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 PMN-EC 粘附力的改变和 CD11/CD18单抗(mAb)对 PMN 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影响,将烧伤血清与人 PMN 或人脐静脉内细胞(HUVEC)一同孵育,在孵育1,3,6,12,24小时分别应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测定 PMN-HUVEC 粘附力,并用健康人血清刺激作对照。同时,将与烧伤血清孵育1,6,24小时的 PMN,应用 CD11a/CD18mAb 和 CD11b/CD18mAb 处理后,再测其与HUVEC 粘附力。结果表明:PMN 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正常 HUVEC 粘附力迅速升高,1小时达到最高峰,并在24小时内维持此水平。烧伤血清激活的 PMN 与 HUVEC 粘附力可被 CD11a/CD18单抗和CD11b/CD18单抗降低70%~80%。HUVEC 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 PMN 粘附力呈持续升高趋势,12小时后达最大值,并在以后12小时内无明显变化。提示:烧伤血清具有促进 PMN-EC 粘附,并在烧伤后PMN-EC 粘附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刺激 PMN 后所引起的 PMN-EC 粘附力变化与刺激 EC 后所引起的变化不同。CD11/CD18可部分降低 PMN-EC 粘附力,从而可能减轻 PMN 对 EC 的损害。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烧伤后因缺氧、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骨架的损伤机制及由此而产生的损伤效应和意义。方法:通过心肌细胞骨架免疫组化、骨架蛋白流式细胞术及心肌细胞粘弹性测定技术,动态观察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致伤前后的变化。结果: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心肌细胞弹性下降,骨架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中间丝及部分微管阳性信号减弱,培养心肌细胞呈脱落前征象。结论:心肌细胞骨架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完整性是必需的,细胞骨架损伤可  相似文献   
43.
采用微吸管实验技术 ,测定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HCC)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 ;进一步加入针对整合素 beta1亚单位 (CD2 9)的单克隆抗体 (Anti- CD2 9)处理 HCC细胞 ,观察 Anti- CD2 9对细胞与 IV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的影响。采用双微吸管实验法进行 HCC细胞趋化实验 ,在两侧微管内加入相同浓度 (6 0 0μg/ ml )的 IV型胶原 ,并引导微管尖端与同一细胞紧密接触 ,动态观察细胞两侧伪足形成过程 ;在一侧微吸管内加入 2 0μg/ ml Anti- CD2 9,考察 beta1整合素亚单位阻断对 HCC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 HCC细胞表面整合素 beta1亚单位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CC细胞与 5μg/ ml IV型胶原裱衬表面之间的黏附力为 932± 134(× 10 - 1 0 N ,n=6 0 ) ,加入 5μg/ ml Anti- CD2 9黏附力减小到 4 4 9± 119(× 10 - 1 0 N,n=6 0 ) ;加入 10 μg/ ml Anti- CD2 9时黏附力减小到 2 2 0± 78(× 10 - 1 0 N,n=5 5 )。双微吸管趋化实验表明 :两侧微吸管加入相同浓度 IV型胶原 ,细胞向两侧微吸管均有伪足形成 ;在此基础上 ,微吸管加入 Anti- CD2 9的一侧 ,HCC细胞伪足生长曲线呈现明显的抑制 ,而未加入 Anti- CD2 9的微吸管一侧与加入的对侧相比 ,该侧细胞的伪足明显增  相似文献   
44.
It was reported in our Porous Paper that ischendaand htwa Played a key role in visceral damages in theearly stage after severe bUm,[IJ. ~ cedac musclesufferes from the decw of cOIDnap blood flow in aide,anaerobic medriism predondnates and phosphate compounds with high enemy ~ exhausted with the fonnationof large amounts of small molectilar subslances such aslactate, creatine, inotwc Phosphate, ear. ConSeqUently, there is the increase of cytoplasndc oslnotic fMlity inassociation with the ic…  相似文献   
45.
长春花碱和细胞松驰素D对肝癌细胞粘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管吸吮技术测定了正常肝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癌细胞的粘弹性,以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拟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两种细胞骨架干扰剂处理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粘弹性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肺癌细胞与胞外基质选择裱衬表面粘附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作者力图揭示人肺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特征,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体外培养的低转移人肺腺癌(PAa_)细胞和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重要组份胶原蛋白IV和层粘连蛋白(LN)的粘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胶原蛋白IV裱衬在的粘附力,在PA,aPG细胞均较裱衬前增加,但在较低胶原浓度(1.00ug/ml,2.00ug/ml)时PAa细胞的粘附力增加幅度大于PG细胞,与LN和固定浓度(2.00ug/ml)胶原蛋白IV的复合裱衬面的粘附力为PAa细胞大于PG细胞,在较低LN浓度,PAa(0.625ug/ml),PG(0.625ug/ml,1.25ug/ml)细胞粘附力相对降低,尤以PG细胞中的降低程度和幅度为大,因此,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和去粘附行为主要通过膜受体介导,从而影响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侵润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7.
肝癌细胞流变特性及其与细胞骨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流变特性与细胞骨架结构的相关性。方法:以微管吸吮技术测定两种细胞的粘弹性系数和细胞在2ug/mlIV 型胶原/1.25ug/ml层连蛋白(laminin,LN )复合裱衬表面上的粘附力,以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和细胞松弛素D(cytochlasin,CD)处理细胞研究其对细胞粘性系数和粘附力的影响,结果:在质量浓度为1-60mg/L的Col作用下,肝细胞弹性系数及粘附力总体上明显增高或趋于增高,而肝癌细胞弹性系数及粘附力明显降低,在质量浓度为0.25-5.00mg/L的CD作用下,两种细胞焯弹性系数及粘附力均明显降低,肝癌细胞弹性系数K1,K2值及粘附力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肝细胞相应值的下降幅度,细胞在IV型胶原/LN复合裱衬表面附力与细胞粘弹性系数呈相同的变化趋势,肝癌细胞粘附力变化与细胞弹性系数K1,K2的变化呈度正相关(P<0.01)。结论:在CD和Col作用下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流变特性呈不同的效应方式或强度,反映了肝细胞和肝癌细胞骨架结构和机能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趋化是原生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运动形式。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免疫细胞及癌细胞的趋化性,并揭示了伪足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其形成与细胞骨架的关系。普遍认为,细胞伪足的形成源于其细胞骨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应用微管吸吮技术测量了烧伤血清剌激后24h内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烧伤血清作用下介导PMN-EC粘附的主要3个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以探讨PMN-EC粘附力的分子基础。发现PMN在烧伤血清剌激后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粘附力迅速上升,于1h达到饱和点,并在12 h内保持此水平。烧伤血清剌激HUVEC后与未受剌激的PMN间粘附力逐渐升高,至24 h达峰值,在以后12 h内维持此水平。烧伤血清剌激后,PMN其膜表面的CD11a/CD18、CD11b/CD18迅速表达增强,1 h达峰值,在24 h内维持此高表达水平;而HUVEC受烧伤血清剌激后ICAM-1表达逐渐增多,至12 h达最大值,在以后12 h无明显变化。提示烧伤血清可剌激PMN和EC分别表达CD11a/CD18、CD11b/CD18和ICAM-1,从而加强PMN-EC粘附,在烧伤后PMN-EC粘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注意到烧伤后动物血液粘度明显增加,高渗盐溶液治疗能明显降低其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而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细胞成分,它的流变特性的改变将决定血液流变学特性变化走向。究竟烧伤后红细胞膜的流变特性是如何变化的?高渗盐溶液是否通过改善红细胞膜的流变特性实现其降低血液粘度的呢?我们仅就上述两点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