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转化淋巴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DB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受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显示DBP信号百分率显著升高;②受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核内显示DBP信号的百分率显著升高,且多为淋巴母细胞;③细胞核外显示DBP信号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在PHA刺激后显著升高。提示:PHA刺激对淋巴细胞核内、外DBP的信号均有增高作用;DBP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母细胞转化以及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2.
<正> 自从1975年 Hughes 等发现甲啡肽和亮啡肽以来,许多研究工作已表明,EK 与针刺镇痛关系密切。应用放射免疫(RIA)法的研究表明,大鼠电针后尾核和下丘脑的EK 含量升高,并与针效呈正相关;用抑制 EK 降解的肽酶抑制剂给大鼠腹腔注射(ip)和家兔测脑室注射后,可使针刺镇痛效应提高,同时大鼠尾核和下丘脑 EK 含量升高。Vacca 等曾应用 PAP 法研究了  相似文献   
23.
大鼠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丰艳,吴景兰,王一菱河南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肥大细胞;异质性;免疫组织化学目前对肥大细胞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肥大细胞的异质性。作者对比观察了大鼠皮肤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和胃肠粘膜肥...  相似文献   
24.
观察70例患者(包括60例针麻及10例药麻),在针(或药)麻前及诱导20分钟后各自患者耳垂取血一次,部分患者在针刺24小时后又取血一次。电针主穴为合谷或足三里。作为体外细胞免疫检测方法我们采用改进的微量全血技术做玫瑰花(包括活性、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做活性玫瑰花试验的同时,计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数以计算活性玫瑰花形成细胞(RFC)的绝对值。结果见到在活性RFC中针刺诱导后提高均值为12.7±1.43,降低均值为6.8±1.77。活性RFC绝对值的提高均值为175.33±63.59。然而药麻组的活性RFC在药麻后变动不明显。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提高均值为12.7±1.29,降低均值为7.0±2.19。在针刺24小时后仍见提高效应。以上提高变动多见于针前细胞免疫水平偏低或一般者,而降低变动可见于针前水平偏高者。在活性、非活性玫瑰花及淋巴细胞转化三项试验中,提高或降低变动相符,提高约12~13%,降低约6~7%,两者相比皆以提高为主。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表皮细胞癌A431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效应,探讨联合5-氨基酮戊酸介导光动力疗法(ALA-PDT)的增敏作用。方法:低氧诱导培养A43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MS(methylation specific)-PCR检测p16INK4ɑ基因甲基化变化,免疫印迹检测NF-κBp65,DNMT1,HDAC1,CyclinD1,HIF-1α,VEGF,p16INK4ɑ表达,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A431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CG联合ALA-PDT诱导的A431细胞凋亡。结果:EGCG具有抑制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p16INK4ɑ基因甲基化水平减低显著;免疫印迹显示NF-κBp65,DNMT1,HDAC1,CyclinD1,HIF-1α,VEGF表达下调,p16INK4ɑ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上调显著,呈浓度依赖性。EGCG联合ALA-PDT治疗组促凋亡作用显著。结论:EGCG对A43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血管生成、侵袭的作用,通过影响NF-κB表观遗传修饰诱导细胞凋亡。EGCG联合ALA-PDT的促凋亡作用,增强了A431细胞对ALA-PD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道对64只豚鼠的血淋巴细胞,分别在电针、给予纳洛酮或外源性阿片样肽(OLP)等不同条件下,以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甲脑啡肽(MEK)、亮脑啡肽(LEK)及β-内啡肽(β-EP)的免疫反应(IR)。另对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标本,随后显示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约96%的血淋巴细胞呈强弱不等的OLP阳性反应。甲脑啡肽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MEK-IIRL)和β-E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与ANAE的点型淋巴细胞,均呈显著正相关;但LEK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与ANAE的点型淋巴细胞的相关不显著。电针豚鼠“足三里”穴后,MEK、LEK及β-EP的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提高。将电针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做比较,见3组间的OLP(包括脑啡肽和内啡肽)的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差别皆不显著。但当分别加10~(-7)mol/L MEK、LEK和β-EP体外孵育淋巴细胞后,纳洛酮对OL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有抑制效应,纳洛酮组和电针组的OL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均呈显著差异。在外加10~(-12)~10~(-3)mol/L MEK体外孵育淋巴细胞后,可见电针组比对照组在10~(-10)~10~(-3)mol/L浓度间MEK免疫反应呈现一个明显高峰,提示电针可能提高潜在未结合的MEK受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HSP)、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表达的效应。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石蜡油后,随机分为3组:电针(EA)组、对照1(C1)组和对照2(C2)组。将3组收集的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成玻片和硝酸纤维素膜(NCM)两种标本,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及斑点印迹技术检测HSP70、iNOS及iNOSmRNA。结果HSP70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和胞核;iNOSmRNA及iNOS均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3组的iNOSmRNA、iNOS、HSP70的斑点印迹的扫描数值均为EA组>C2组>C1组(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HSP70、iNOS及iNOS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8.
Itwasreportedthatthemethionineenkephalinimmunoreactivity(MEKIR)andleucineenkephalinimmunoreactivity(LEKIR)wereattenuatedintheguineapig’sspinalcordafteracupunctureinourpreviousexperiment,suggestingthatacupuncturemayinducethereleaseofMEKandLEKfromthespin…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指甲和鳞屑蛋白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电泳图谱和转谷氨酰胺(transglutaminase 1,TGase1)酶的活性.方法:各取5例银屑病患者的指甲和鳞屑与5例健康人的指甲和鳞屑,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单丹酰尸胺结合物对鳞屑铺片标本检测TCase 1酶活性.结果:健康人指甲和鳞屑的SDS-PAGE图谱皆呈现4条主带:63 ku、54 ku、48 ku及38 ku,银屑病患者指甲及鳞屑的SDS-PAGE图谱也呈现此4条主带,但多数主带扫描数值的水平较高,P<0.01.健康人的鳞屑铺片标本TGase 1酶活性呈现为棕黄色细颗粒定位于角质深层角质形成细胞(KC)的周缘;相比之下银屑病患者的TGase 1酶活性缺乏.结论:指甲及鳞屑的SDS-PAGE主带相似,前者图谱更清晰可能与其蛋白较稳定有关.银屑病患者比健康人的SDS-PAGE图谱主带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KC可能呈增生状态,表达产物较多;患者TGase 1酶活性的缺如提示其表皮屏障功能有缺陷,可能与其参与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NIH-3T3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四个实验组。对照组(C):仅加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槲皮素前保护组(Qb):先用含有50μmol/L的槲皮素培养基作用24 h,再换含有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槲皮素后保护组(Qa):先用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再换含有50μmol/L的槲皮素培养基作用24 h。H2O2实验组(H2):先用含有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再换仅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作用24 h。取培养细胞提取DNA和制备1×107/m l细胞悬液的滴片,应用TUNEL和Ladder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 l-2、Bax、Caspase-3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由TUNEL和Ladder实验得出,Qb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组和Qa组。由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分析得出,Qb组与Qa、H2组相比,Bc l-2的表达增高,Bax、Caspase-3的表达减低。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上调Bc 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对H2O2诱导NIH-3T3细胞的凋亡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