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大肠腺瘤样息肉癌变中ras p21,p53表达及DNA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样息肉癌变机理。方法:以病理学与FC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43例大肠腺瘤样息肉(colorectaladenomatouspolyps,CAP)CAP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及CAP癌变细胞的DNA含量与癌基因,ras表达及抑癌基因,p53异常表达,结果:CAP细胞DNA含量均处在DNA二倍体的范围内,而CA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CAP癌变组细胞的DNA含量明显高于CAP,且为DN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抑癌基因Pten及p16蛋白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以进一步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对 2 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 9例导管癌Pten及p16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 ,分别为 10 0 %、4 7.83%及 10 .34% ,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Pten结果相似 ,在所有的正常乳腺组织中 p16均呈阳性表达 ,而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癌中p1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分别为 82 .6 1%及 2 4 .14 % ,两组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癌之间 p16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存在Pten和p16蛋白表达异常 ,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具有抑癌基因变化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3.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 2 % [1 ]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 /或乳头溢液 ,极易误诊误治。本院 1 996年 5月— 2 0 0 1年 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共 40例 ,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问题探讨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女性 ,年龄 31~ 58岁 ,平均 43 .5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占 56 .2 % ;病程 1 2d~ 9年 ,平均 1 .4年。1 2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 31例占 77.5 % ,其中肿块位于乳晕区 1 4例 ,分布于乳腺各象限 1 7例 ,伴有乳头溢液 1 4例占35 .0 % ,…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检测Dikkopf 1(DKK1)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了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和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已构建好的DKK1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95C中,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为76.2%.Western blot检测表明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在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95C中过表达DKK1,95C细胞穿过Boyden小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DKK1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在多个肺癌细胞系中表达,DKK1的过表达能够增加95C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靶向结合MRI对比剂(EP-2104R)对兔颈动脉急性血栓的显示能力,并与非对比增强和Gd-DTPA增强MR进行对比.方法 用颈动脉外部损伤和阻塞的方法制作5只兔颈动脉内血栓模型,在血栓诱导后急性期(6.0 h)进行对比剂EP-2104R注入前及注入后MR扫描,并与组织病理学对比.结果 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能准确显示血栓,优于非对比增强MRI和Gd-DTPA增强MRI(P<0.001).Gd-DTPA增强后不能提高发现血栓的能力.结论 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在显示活体内急性血栓方面优于非对比增强和Gd-DTPA增强MRI.  相似文献   
26.
眼科应用甘露醇引起急性肾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新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59-160
现将我院近1a来遇到的3例甘露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女,66岁,以右眼红痛、头痛伴右眼视力下降5 d为主诉,拟右急闭青光眼收住院。入院检查心肺正常,眼压右7.88KPa,左2.98 KPa,血尿Rt正常,入院后即给静滴20%甘露醇250ml,qd×6,同时口服乙酰唑胺 0.25 g tid。入院后第 7日,患者出现少尿,精神欠佳,嗜睡,BP 130/75 mmHg,尿 Rt蛋白( ),查血:BUN 15.2 mmol/L,Cr(肌酐)421μmol/L,K~ 4.2 mmol/L,Na~  相似文献   
27.
本文观察和分析8例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其中男7例女1例.颈部4例,腹内2例,颅内和口腔内各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3岁,平均20岁.病程7天~1年.主要表现是局部肿块,1例伴有福斯特一肯尼迪综合征.结合文献对本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性,61岁,绝经10年,主因腹部肿物伴尿频1月余,腹胀1周入院.入院检查右下腹隆起明显,可触及一约4个月子宫大小肿物,囊性,界限清楚,活动,无压痛, 腹水征( - ) .妇科检查示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 活动于子宫右前方可触及腹部肿物, 囊性,活动,光滑, 无压痛,子宫左侧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6只,A组为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0 min灌注10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分别检测各组在再灌注1 h、3 h、9 h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除1h ICAM-1外,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各时点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多次重复停灌复灌后处理可减轻实验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0.
核因子-κB活性变化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IN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产儿PVL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经头颅B超诊断为PVL的早产儿25例,并根据PVL病变程度分为Ⅰ、Ⅱ级PVL组17例(男9例,女8例),Ⅲ、Ⅳ级PVL组8例(男5例,女3例);对照组23例为同期住院未并PVL的早产儿,男12例,女11例.二组分别取脐血或出生6 h内静脉血2 mL,应用ELISA测定其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1.Ⅰ、Ⅱ级PVL组早产儿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0.951±0.325)与对照组(0.694±0.28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Ⅰ、Ⅱ级PVL组早产儿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与Ⅲ、Ⅳ级PVL组(1.372±0.330)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VL早产儿外周血NF-κB活性增高,且PVL病变越重,NF-κB活性越高,提示NF-κB作为多种炎性反应信号转导途径的汇聚点,在早产儿PVL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