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下必须立足自我,迎接挑战,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通过对中医文化的介绍与研究揭示中医文化的科学内涵,从而提出结合民族文化特色从多元性发展中医,推动中医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2.
吴考槃教授(1903——),江苏海门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七十余年,精通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其对中医药经典著作研究造诣精深,学识渊博,著述宏丰,被誉为中医界“活字典”。1 苦读歧黄悬壶济世吴考槃教授从小酷爱读书,聪明颖悟,从1910——1917年,在8年的私塾里读完了《十三经》、《古文观止》等古典名著;又晨昏自学,旁及诸子;并浏览诸家杂说以广视野,由此打下了坚实的古汉语基础。  相似文献   
23.
以dBASE Ⅲ为基础,在微机上建立了文题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了1796个二元物系的5289张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表和进行相平衡计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UNIFAC、ASOG基团参数,汽液平衡数据达30万,是目前国内收集汽液平衡数据最多的数据库。VLEDB利用关系模型建库,合理分配库存数据,降低了数据库的冗余度。VLEDB具有自动分解物质分子结构简式中UNIFAC、ASOG基团及较强的数据检索和估算功能。  相似文献   
24.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以上至枕下部区域内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病、脑震荡等均可引起头痛,常规以镇痛药为主结合对症治疗,往往收效不显或副作用大。传统医学对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吴考槃教授医学论著的整理与研究,探讨吴考槃教授对经典名著《内经》医理的精僻阐述与解疑。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从文献学角度研究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的学术特点与文献价值,以期探索该书在明清食疗史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文通过对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的生平、成书背景,以及其《食鉴本草》的版本、学术特点作简要考证与浅述,挖掘该书的价值。[结果]本书是一本侧重于饮食养生的食疗类本草专著,其"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始末,并重视从食物的产时、产地、宜忌等方面鉴别食用,告诫人们需饮食节度;在细微处体现出石氏食养与儒释道思想兼收并蓄的特点。[结论]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不同于古代其它食疗类本草著作,其更注重食物宜忌、鉴别方面的内容,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饮食养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吴考槃教授临证选方用药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吴考槃教授生前相关临证医籍、医案、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回顾吴考槃教授临证选方用药经验,并附验案二则佐证吴考槃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吴考槃教授在临证时注重辨别方药的异同,擅长把握方药用量轻重,选方依据经典、审证求机,用药知常达变,合理使用补泻手段,选方不拘于经方时方。头晕案中,证属心肾两虚、神魂失藏,吴老选用经方酸枣仁汤和肾气丸加减,以补肾宁心安神魂。悬饮案中,证属饮停胸胁、痰气不化,吴老选射干麻黄汤与控涎丹加减攻邪逐饮。两案中吴老依据经典,审证论治,活用补泻,使头晕、悬饮速止。[结论]吴考槃教授临证审证求机,合理运用补泻等治法,遣方用药依据经典,灵活精准,其选方用药的学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医临床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吴承艳 《陕西中医》2004,25(12):1151-1152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所受刺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几千年来,中医关于疼痛症状的描述,非常复杂,存在很大差异,认识和鉴别这些疼痛的不同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脾胃论》为中医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著作,蕴藏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值得研究。通过总结与探讨《脾胃论》中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思想,认为应将保护脾胃元气置于首位,从脾胃调畅情志、用药顾护胃阳、存胃中津液,主张法于四时、食饮有节、避醉酒、起居有常、慎劳役、省语养神、加强平素防摄,从五行防治疾病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养生保健、防病延年。  相似文献   
30.
从疾病的认识、辨证、用药论治三方面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湿疹的临证经验,认为风、寒、湿是湿疹的诱发因素,痰、热是该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辨证不仅在于辨风、湿、热之孰轻孰重,还在于辨体质而扶正、辨三焦而祛邪;治法以疏风、清热、祛湿、养血、脱敏为主,因人施治,分期论治,早期湿疹多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中期血分有热宜清营汤加减,湿重于热宜三妙汤加减;慢性期则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强调内外合治,重视平素调护是治疗湿疹之关键。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