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0,自引:13,他引:77  
目的报道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方法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并结扎蒂部的小隐静脉,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皮瓣最大为10 cm×14cm,术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完全成活. 结论结扎小隐静脉不影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血运,并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减轻术后皮瓣水肿.  相似文献   
72.
瘤床局部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脑胶质瘤45例7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瘤床局部免疫疗法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患者给予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然后在瘤床内埋置Ommaya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囊内注射“S311”。主要依据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生存时间9 ̄81个月,平均39.9±19.8月,1、2、3、4、5、6和7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6.7%、79.0%、74.3%、61.5%、55.5%和50%。仍生存的31例中,28例为无瘤生存,3例CT和MR上有肿瘤存在,但肿瘤大小稳定。死亡14例中9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死于非肿瘤原因。在治疗4年后死亡的4例中,3例死于非肿瘤原因。除暂时性发热外,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后瘤床内局部输注“S311”治疗,可明显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预防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3.
以颈横动脉为蒂的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例52侧尸体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证明,颈横动脉的血流可经吻合支反向灌入旋肩胛动脉及肋间后动脉,足以滋养在颈肩背区形成的轴型皮瓣。临床用以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20例,其中1例应用双侧颈肩背皮瓣一次手术修复。除4例皮瓣的尖端发生血运障碍外,余均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74.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 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 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γ干扰素)促进CIK细胞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表型,合格标准为CD3+CD56+CIK细胞达20%以上。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后将3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CIK细胞组(A组,15只)、空白对照组(B组,15只),A组给予尾静脉注入3×107个检测合格的CIK细胞,每周1次,共4次,B组不予处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4天测量两组肿瘤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两组肿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肿瘤组织Ki-6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两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治疗前,A、B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32天时,A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凝血系统的变化,探讨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通过组织因子对大鼠AP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10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轻症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SO+氯化钆(Gd Cl3)组、MAP+Gd Cl3组、SAP+Gd Cl3组。Gd Cl3预处理组在诱发AP模型前24 h予尾静脉注射Gd Cl3(10 mg/kg,0.1 ml),分别用1.5%和5%的牛黄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MAP和SAP模型。建模后或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6、12、24 h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中淀粉酶及凝血项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F的含量;分离并培养K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TF的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TF蛋白的表达;HE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MAP和SAP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SO组(P<0.01),与MAP+Gd Cl3组、SAP+Gd Cl3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时间点MAP组和SAP组较SO组血清中TF含量明显升高,MAP+Gd Cl3组和SAP+Gd Cl3组较MAP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MAP和SAP组大鼠肝脏中TF蛋白表达较SO组表达明显增加。MAP+Gd Cl3和SAP+Gd Cl3组KCs中TF蛋白含量较MAP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SAP组较MAP和SO组大鼠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FIB)明显升高,SAP+Gd Cl3组较SAP明显降低(P<0.05)。大鼠胰腺病理切片显示,MAP组胰腺间质水肿,SAP组胰腺呈凝固性坏死,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MAP+Gd Cl3和SAP+Gd Cl3组分别较MAP和SAP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AP时KCs中TF表达明显增加,并能导致凝血象的改变,抑制KCs功能可有效降低AP时TF的表达,减少凝血象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可降低AP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促进CIK细胞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型,CD3+CD56+双阳性细胞达20%以上为达标;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125I放射性粒子组(A组)、CIK细胞组(B组)、125I粒子+CIK细胞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分别加处理因素,每4 d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HE染色检测各组移植瘤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Ki-67蛋白表达,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移植瘤原位凋亡。结果:125I粒子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IK细胞静脉输入可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C组瘤体积为(0.42±0.17) cm3,显著小于A组(1.23±0.83) cm3、B组(3.77±1.42) cm3和D组(6.62±0.53) cm3,各组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F=155.706,P<0.001);C组抑瘤率为93.71%,显著高于A组(81.33%)和B组(43.06%)。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各组移植瘤Ki-67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C组(0.481±0.063)、A组(0.592±0.104)、B组(0.669±0.120)、D组(0.797±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34,P<0.001)。TUNEL法发现:C组凋亡的平均光吸光度值(0.859±0.067),显著高于A组(0.756±0.055)和B组(0.517±0.05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18.373,P<0.001),联合治疗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体内可显著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式,局部内放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有协同增效作用,有可能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缓解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66例颅脑损伤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治疗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治疗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缓解颅脑损伤患者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79.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报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头面部肿瘤行扩大切除,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本组共36例,原位缝合7例,植皮12例,局部皮瓣转移17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补充植皮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头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EphB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EphB4在60例肝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Eph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MTS实验分析EphB4对肝癌细胞系SK‐Hep‐1活力的影响。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EphB4在肝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1.39±0.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6±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分析发现EphB4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7%和23.3%;Eph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相关(P<0.05);EphB4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的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2.5%和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phB4显著提高肝癌细胞增殖能力(P<0.05)。结论EphB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与肝癌进展和预后相关;并且EphB4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其可作为肝癌进展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