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瘢痕疙瘩(KD)是皮肤创伤的异常修复而产生的一种良性的皮肤增生性肿瘤,其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界的难题.近些年,从分子信号通路去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及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步成为瘢痕疙瘩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分子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皮层功能重组、白质纤维束变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就BOLD-fMRI和DTI两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背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应用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在9只新西兰大白兔兔耳腹侧做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侧6个,共108个,其中形成增生性瘢痕92个,瘢痕形成率为85%.实验分3组:每只兔耳靠前3个创面涂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右耳靠后3个创面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创面上皮化后立即涂药,每日1次,左耳靠后3个创面自然愈合.分别在术后28,42,63,90 d,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瘢痕组织的厚度、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涂抹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使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厚度变薄、成纤维细胞密度减小、胶原纤维表达减少.尤以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霜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压力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抽签法将膝关节置换术后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JASUN-AV6000型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对照组接受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同类仪器对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结果 观察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都能有效地减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结论 JASUN-AV6000型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器和其他同类产品一样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MS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阑尾炎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中,MSCT诊断正确率为95.0%。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55例,管壁增厚35例,脂肪条纹征48例,伴阑尾结石25例。结论:MSCT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7.
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胰腺寡囊型浆液性囊腺瘤(SOA)与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s)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12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切除的胰腺囊性肿瘤27例,其中SOA为15例,MCNs为12例.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非定量指标(性别、症状及病灶位置);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定量指标(年龄、病灶大小、不同keV水平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通过判别分析法评估多参数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与MCNs相比,SOA患者年龄较小、较少有症状、病灶较小.SOA的动脉期40~60keV及门静脉期40~50 keV CT值[分别为(36±13)、(26±8)和(19±6)HU,(43±14)和(30±10)HU],低于MCNs组上述期相和keV的CT值[分别为(62±23)、(40±15)和(27±10)HU,(61±25)和(40±16)HU](P<0.05);SOA有效原子序数(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7.80±0.16和7.87±0.15)低于MCNs(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8.05±0.21和8.02±0.22)(P<0.05);SOA动脉期的钙(水)浓度和碘(水)分别为(5±3)和(0.38±0.24)g/L,门静脉期分别为(7±3)和(0.48±0.24)g/L,均低于MCNs,动脉期分别为(11±4)和(0.78±0.32)g/L,门静脉期分别为(10±5)和(0.72±0.34)g/L(P<0.05).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多参数联合[年龄、症状、病灶大小、40~50 keV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动脉晚期碘(水)浓度及门静脉期钙(水)浓度]鉴别两者的准确率可达100%(27/27).结论 SOA与MCNs的囊性部分在CT能谱成像上具有不同特征.CT能谱成像多参数联合诊断可以准确区分SOA与MCNs.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采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10 cm~10 cm×8 cm.结果 7例双侧胸大肌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区形态与功能修复良好.术后1例皮瓣远端发生少许感染与表皮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本法修复颈部双侧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不牺牲重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人工牛黄单用或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制备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每只小鼠尾iv 2×105 4T1-Luc细胞,制备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注射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人工牛黄组每天ig人工牛黄120 mg/kg 1次,连续给药4周;环磷酰胺组每天ip环磷酰胺30 mg/kg 1次,连续给药1周;每组选取3只小鼠监测肿瘤转移情况。4周后将小鼠断颈处死,肺脏经Bowin氏液固定,计数肺部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大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肿瘤细胞接种21 d后,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发光强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肿瘤细胞28 d后,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肺部转移瘤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0.01),且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 人工牛黄具有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肺转移的潜在作用,并与环磷酰胺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