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足舟状骨体骨折脱位合并骰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7例闭合性足舟状骨体骨折脱位合并骰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2例,女5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舟骨骨折按照Sangeorzan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骰骨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17例均在2~7 d(平均4.5 d)内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2个月至5年(平均1.5年)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58.8%.差的2例患者中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1例术后发生骨不连,行走时有疼痛感,二期行游离骨片摘除术.结论 尽早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案、早期功能锻炼、较晚负重,是提高此类骨折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 navicular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ombined with cuboid fractur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to analyze the 17 cases of closed navicular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ombined with cuboid fracture who had been treated from March 2005 to March 2010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12 men and 5 women,aged from 17 to 63 years (mean,40 years).By Sangeorzan classification for navicular fractures,there were 5 cases of type Ⅱ and 12 cases of type Ⅲ; by AO classification for cuboid fractures,there were 3 cases of type C1 and 14 cases of type C2.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17 cases in 2 to 7 days (average,4.5 days).Specific fixations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fracture type and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 were encourag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in this group were followed up from 2 months to 5 years (average,1.5 years).By the Maryland scoring system,4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6 cases as good,5 cases as fair and 2 cases as poor.The excellent to good rate was 58.8%.Traumatic arthritis occurred in one poor case who had to sustain secondary arthrodesis because of limitation of mo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nonunion occurred in the other poor case who had to sustain secondary removal of free bone flaps because of pain in walking. 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navicular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ombined with cuboid fracture,an appropriate surgical strategy as early as possible,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late weight-bearing may lead to a 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52.
杜顺杰  吴希瑞  高海军  陈贺  王伟 《河北医药》2012,34(7):1016-1017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收治15例(15足)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2 例,女3 例;年龄18~51 岁,平均年龄28.1岁;Thompson 试验均为阳性,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5 d,平均 3.2 d.断裂的跟腱采用Kessller法微创经皮缝合,手术后跖屈位固定踝关节,6周后去除外固定功能锻炼,垫高足跟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个月后恢复日常生活.结果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平均(92.8±7.6)分(84~100分).其中优10例(71%),良3例(21%),一般1例(7%),优良率为92.86%.结论 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疗效可靠,创伤小,感染等并发症低,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跟腱断裂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3.
2003年以来,我中心收治2例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骺分离患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3岁,车祸致右下肢外伤肿胀畸形,当地医院诊断为右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右胫骨中段骨折,给予手法复位,右胫骨骨折石膏外固定后来我院.我院行CT及三维重建示股骨头骨折,骨折块移向髋臼后方,即行胫骨结节和跟骨牵引.  相似文献   
54.
贵刊1996年第九卷第三期40页刊登的韩复庆等同志的“对‘肱骨髁上骨折转轴方向的诊断’一文的商榷”,我们读后又查阅了吴健雄和文明雄写的原文,提出几点意见与上述几位作者商榷。吴健雄的原文阐述了两个问题,其一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的X光平片表现为“正位片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解剖钢板加压骨栓内加压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9月- 2009年5月采用跗骨窦入路解剖钢板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的49例(62侧)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9侧,Ⅲ型20侧,Ⅳ型3侧.术前术后均拍摄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并行跟骨轴位+后关节面半冠状位+矢状面重建CT检查.观察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复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角.术后12周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约16周左右弃拐,于术后8~15个月去除解剖钢板及加压骨栓.采用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 随访7.5 ~23个月,平均10.6个月,无切口感染.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角恢复满意,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优(90 ~ 100分)29侧,良(80 ~90分)18侧,可(70~ 80分)10侧,差(60 ~70分)5侧.40例(82%)于伤后9.1个月(6.0~12.9个月)重返原工作岗位. 结论 跗骨窦入路解剖钢板加压骨栓内加压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锚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自行设计制造一种用于治疗肌骨颈骨折的螺钉--锚钉。方法 选8具成年防腐尸体,每具尸体的两吸股骨分别用锚钉或加压钉固定,随机取4组在NJ50B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4组在WD-25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负载试验。记录股骨头扭转角度与扭力矩,记录股头下沉移位与负载。结果 在扭转试验中,股骨头扭转2℃及4℃时锚钉组的扭力矩显著高于加压钉组(t=20.914,P〈0.01。6=2.738,P〈0-  相似文献   
57.
肱骨髁上骨牵引是一种我们设计的牵引方法,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为我院首创.  相似文献   
58.
自1990年1月~1994年6月我们采用肘前小切口治疗严重移位的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8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12岁。骨折均为伸直型。根据Holmberg分型均为Ⅳ度,即骨折断端不接触。其中...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逆行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轴心经坐骨结节打出,该斯氏针在坐骨结节处的穿出点(即为逆行后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为P。对P点进行解剖学测量。并测量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钉的长度。结果:髋臼后柱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逆行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逆行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进钉点P位于坐骨结节中部(即坐骨结节最隆起处)坐骨结节纵嵴与坐骨结节内侧缘连线的中点处。P距坐骨结节内侧缘(6.7±0.8)mm。结论: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测定骨折椎体相对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通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摄X线及CT片示椎体植骨融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断棒发生.术前、术后1周内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测量椎体相对高度分别为(92±8)%、( 94±11)%;(53±13)%,Cobb角(20.7±4.6)°,(4.5±1.4)°,(5.7±1.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余随访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21例有1~3级改善.结论 经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复位丢失和继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