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复制的影响,探讨RA模型复制中弗氏完全佐剂的最佳注射量,以期为RA的实验研究提供较好的模型复制方法。方法采用"病证结合"复合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方法,即"风、寒、湿"环境因素+弗氏完全佐剂的模型复制方法,观察不同注射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对RA模型复制的影响。结果 0.1mL模型复制组有自愈的趋势;0.15mL模型复制组大鼠体质量、跖围改变呈进行性下降趋势,X线可见骨质破坏情况较贴近临床患者骨质的改变;0.2mL模型复制组骨质呈粉碎性破坏。结论 0.15mL注射量可能是RA模型复制中的最佳注射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为经脉脏腑相关与脑的联系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随机从80只SD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10只。按组分别电针大鼠左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和手太阴肺经"太渊"穴,每次刺激10 min,连续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后,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神门组NE、DA、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太渊组NE含量升高(P<0.05),DA、5-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神门"穴、"内关"穴皆可促进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含量恢复,且二者的效果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穴,说明不同的经穴之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中枢调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探讨原、络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和电针支正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各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电针"神门"支正"穴前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变化。结果: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在停针即刻心功能指标和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电针神门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电针支正组(P<0.05)。结论:电针"神门"支正"穴均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且电针"神门"穴的作用优于"支正"穴。  相似文献   
94.
目的〓收集近10年有关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灸”“膝骨关节炎”,共收集到166篇关于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艾灸治疗KOA机制研究的文献,查找全文,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结合目前已有文献,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与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软骨细胞等因素有关,如IL-1、TNF-α、NO、PGE2、MMP-1、MMP-13以及软骨细胞凋亡等。结论〓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仍缺乏相对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择8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余家兔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3U/kg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 max、-dp/dt max、LVSP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太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太溪"穴及电针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溪"。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电针“心俞-神门”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MDAR1(NR1)的影响,探讨俞原配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AMI致脑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神门”组(神门组)、电针“心俞”组(心俞组)和电针“心俞+神门”组(心神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大鼠选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干预组每天电针治疗1次,20 min/次,共治疗1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干预治疗。观察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中Glu、Asp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中NR1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P<0.01),心肌、海马Glu、Asp浓度和NR1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3组电针组治疗后ST段明显降低(P<0.01),心神组心肌和海马Glu、Asp浓度、NR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神门组、心俞组心肌和海马NR1 mRNA表达及心肌Asp、海马Glu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与神门组比较,心神组心肌Asp浓度和海马Glu、Asp浓度及心肌和海马的NR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心俞组比较,心神组心肌和海马Asp浓度、NR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电针治疗后心肌、海马组织中Glu浓度与NR1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电针俞原配穴“心俞-神门”能够改善AMI模型大鼠心肌缺血状态,降低心肌组织和海马组织的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和NR1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保护心肌缺血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