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 A)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MDA-NO-cGMP)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NMDA受体拮抗剂(AP-5)组和艾灸+NMDA受体激动剂(NMDA)组,每组20只...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心经和肺经腧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组织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HCN 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经穴效应及后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手少阴心经神门组(简称神门组)、电针手太阴肺经太渊组(简称太渊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AMI模型。两电针组分别电针"神门""太渊"穴,刺激15min,1次/d,共治疗7d。于末次电针治疗后即刻和次日相同时间各取材6只大鼠,分别称为神门8d组、神门9d组、太渊8d组和太渊9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HCN 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CN 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CN 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神门组及太渊组HCN 2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多(P0.01);与神门8d组比较,神门9d组的HCN 2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多(P0.01),但太渊8d组的HCN 2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减少(P0.01);与神门9d组比较,太渊9d组的HCN 2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1);与太渊8d组比较,太渊9d组HCN 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针心经和肺经均可以促进AM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HCN 2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后效应,电针心经在调整心肌组织HCN 2表达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比较内关、足三里穴的几种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四肢部腧穴准确而简便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膝中至外踝尖的距离、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四指横寸,比较内关穴、足三里穴骨度分寸定位与手指比量定位的差异.结果:内关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横指同身寸法)比较无差异(P>0.05),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1),而两穴骨度分寸定位与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定位法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内关、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与中指同身寸法及拇指同身寸法定位相差较大.提示四肢部腧穴的指寸法定位以一夫法较为准确,可用其作为临床参考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下丘脑中与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探索针刺心经抗干预心肌缺血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经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包括EST)中,上调表达73个,下调表达92个;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下丘脑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涉及细胞代谢、脂质代谢、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因子;而电针模型肺经组仅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人体头部各骨度分寸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头部各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瞳距尺和软卷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两完骨问的距离、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比较各骨度分寸定位及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结果: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与两完骨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基本相符。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有一定差距。结论:两侧头维之间与两完骨间的折量寸不能等同,头临泣可在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取之。脑户、风府等穴的体表标志定位与骨度折量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探讨原、络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和电针支正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各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电针"神门"支正"穴前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变化。结果: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在停针即刻心功能指标和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电针神门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电针支正组(P<0.05)。结论:电针"神门"支正"穴均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且电针"神门"穴的作用优于"支正"穴。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腧穴配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择2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针刺预处理组,每组12只.其中针刺预处理组大鼠和其余36只大鼠饲喂高脂饲料12周,复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每组12只.电针预处理组穴取“内关”和“心俞”,用华佗牌SDZ-Ⅳ型电子针疗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流1 mA,频率2 Hz,每次刺激30 min,隔日1次,共干预14周;针刺治疗组取穴及针刺方法同针刺预处理组,治疗2周;药物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混悬液灌胃给药,0.25 mg/kg,每天1次,治疗2周.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动物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组织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冠状动脉组织LOX-1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oxLDL含量以及冠状动脉组织LOX-1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预处理组、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血清oxLDL含量以及冠状动脉组织LOX-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以有效地降低CHD模型大鼠血清oxLDL以及冠状动脉组织LOX-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特异性受体系统可能是针刺防治CHD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穴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旁核(PVN)区和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从80只高脂血症SD大鼠中随机选择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复制AMI模型。将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每组20只。两个电针组大鼠分别接受双侧"内关"穴、"神门"穴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5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VN区和血清5-HT的含量。结果:心肌梗死后的高脂血症大鼠下丘脑PVN区5-HT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清中5-HT含量显著增多(P<0.01);在电针"神门"穴或"内关"穴后,5-HT含量相应地在PVN中增多,而在血清中减少(P<0.01)。结论:在高脂血症大鼠AMI期,中枢对外周交感神经兴奋的调控可以通过释放5-HT实现,而电针"神门"穴或"内关"穴可以通过影响中枢分泌5-HT进而实现对AMI的治疗作用。同时,心经经脉、心包经经脉与心脏、下丘脑之间的生理学联系中不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也是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心经与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电活动关系的角度探讨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观察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共选健康青紫兰家兔36只,体质量(2.8±0.3)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电排针刺激心经腕部(“神门”区)、肘部(“少海”区)和腋部(“极泉”区)经脉主干3组。方法:每次每组各选1只同性别、体质量差小于10%的家兔,同步进行实验。在0lympus解剖显微镜(日本)下分离心上交感神经丛,埋植多股不锈钢丝双极电极,进口专用凝胶(美国产)固定后,关闭胸腔,控制肛温(39±0.5)℃,50mL/L葡萄糖等渗液静脉滴注维护2h后电针。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电针后各组动物的心率变异性、功率谱高频/低频值分析。结果:纳入家兔共3组,每组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电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的总心率变异性值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频率增高,功率谱高频/低频比值下降,以电针腕部组为著,肘部组次之,腋部组最弱。结论: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均可促进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增强左心功能,且以心经腕部经脉主干与左心功能间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