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四象理论是中国古典哲学体系之一,基于阴阳二元论的演化,广泛运用于阐释宇宙现象、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生命活动等诸多领域。现基于四象理论的内涵和发展,结合文献和医疗实践,探讨四象理论在中医理论构架、体质辨识及针灸临床中的应用,旨在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拓展针灸理论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横断研究相应脊髓背根通路的完整性对针刺足三里穴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中枢性调控对针刺足三里穴效应的联系途径。方法:选择SD健康成年大鼠30只,用冰乙酸法复制幽门管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背根L4-S1切断组、T10-T11横断组,每组10只。用直径0.2mm铂金圆环电极植入溃疡部浆膜下,记录针刺前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变化,刺激参数:2—100Hz,疏密方波,刺激电流峰值1.5mA,连续刺激20min。结果:模型对照组针刺前为(5.73±0.51)cpm,(2.28±0.57)mV:针刺后,(5.34±0.34)cpm,(1.06±0.13)mV。背根(L4-S1)组切断前,(5.65±0.26)cpm,(1.66±0.15)mV:切断后,(5.40±0.23)cpm,(1.17±0.23)mV,切断加针刺后,(5.26±0.18)cpm,(2.45±0.23)mV。脊髓(T10-T11)组横断前,(5.69±0.36)cpm,(1.91±0.25)mV:横断后,(4.98±0.53)cpm,(1.05±0.18)mV。横断加针刺后,(4.60±0.44)cpm,(2.52±0.38)mV。结论:针刺足三里具有抑制胃溃疡模型大鼠胃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切断相应背根后,针刺足三里有增强胃平滑肌电幅值的作用,且横断脊髓作用更强,表明脊髓通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针刺效应,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脊髓以上高位中枢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方法:6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太渊组、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和电针三阴交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标准导联Ⅱ导心电图,获取心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比较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值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和电针支正组对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组和电针三阴交组(P<0.05),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神门组与电针支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神门"和"支正"穴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且"内关"和"神门"穴的效应更明显。而电针"太渊"穴和"三阴交"穴对心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镇痛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在实验前进行压痛阈值筛选,将压痛阈在(250±25)g之间的48只保留.从中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弗氏完全佐剂的方法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然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艾灸组、艾油组,每组12只.后两组选用“肾俞”和“足三里”穴,以艾灸和涂抹艾油为治疗手段,疗程15 d;模型组、正常组不予治疗干预.观察大鼠患足压痛阈值的改变和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 mRNA和前强啡肽原(PDYN)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的表达量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表达量进一步升高(均P<0.01),而艾油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艾油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mRNA和PDYN mRNA表达量均升高(均P<0.01).结论:艾灸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艾灸的温热作用提高大鼠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归纳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方法、手法、穴位并分析临床治疗的规律性和仍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16年至今关键词为针灸、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针灸在治疗腹型肥胖时,方法具有多样性但以电针居多;手法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为主,进针深度、留针时间会影响最终疗效;选穴时以脾胃经为主,天枢穴为核心。结论:在治疗腹型肥胖方面,中医针灸疗法相比于西医运动、节食、手术等疗法有独特优势,针灸方法的多样性为医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途径,治疗的针刺手法和取穴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寻,为临床治疗腹型肥胖构建了框架。但目前还存在腹型肥胖疾病的病因、作用机制不明确,临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处方,辨证分型体系研究不够透彻,临床实验未规范要求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也是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心经与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电活动关系的角度探讨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观察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共选健康青紫兰家兔36只,体质量(2.8&;#177;0.3)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电排针刺激心经腕部(“神门”区)、肘部(“少海”区)和腋部(“极泉”区)经脉主干3组。方法:每次每组各选1只同性别、体质量差小于10%的家兔,同步进行实验。在Olympus解剖显微镜(日本)下分离心上交感神经丛,埋植多股不锈钢丝双极电极,进口专用凝胶(美国产)固定后,关闭胸腔,控制肛温(39&;#177;0.5)℃,50mL/L葡萄糖等渗液静脉滴注维护2h后电针。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电针后各组动物的心率变异性、功率谱高频/低频值分析。结果:纳入家兔共3组,每组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电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的总心率变异性值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频率增高,功率谱高频/低频比值下降,以电针腕部组为著,肘部组次之,腋部组最弱。结论: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均可促进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增强左心功能,且以心经腕部经脉主干与左心功能间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皖南新安(徽州)地区,山清水秀,名贤辈出,也诞生了中华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有史料记载的新安医家有800余人,留下著作800余部,为丰富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其中,新安医家对灸法的论述和实践也彰显出独特的学术魅力。本篇拟通过总结新安医学著作中关于灸法的内容,探讨新安医家对灸法的应用和学术思想,以促进灸法的传承和发展。新安医籍关于灸法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基因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电针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电针心经前后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细胞的caspase基因及其相关宇列。结果 在Affymetrix提供的大鼠U230A全基因芯片中,有17条caspase相关基因序列,完全检测到6条,未检测到4条。7条有差异性表达。结论 电针可以显著影响心肌细胞内caspase基因及其相似序列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保护缺血心肌细胞,其中NM_022303.1、NM_022277.1和NM_053736.1三个基因序列可能是电针抗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n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f different acupoints on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CS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EA on cardiac sympathetic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Methods: Rabbits were punctured at Neiguan (PC 6), Shenmen (HT 7), Zhizheng (SI 7), Taiyuan (LU 9), Sanyinjiao (SP 6) and nonpoint at the same time of injection of posterior pituitrin on eight rabbits, respectively. Heart rate (HR), CSNA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acupoints. Lower frequency (2 Hz) EA was stimulated. Needle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skin and its underlying muscles at different bilateralis acupoints of 3-5 mm depth on the body. Results: EA of three acupoints including Neiguan (PC 6), Shenmen (HT 7) and Zhizheng (SI 7) modulated the HR, MAP and CSNA of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MI) rabbits but to different degrees. Acupuncture of two other acupoints, Taiyuan (LU 9), Sanyinjiao (SP 6) and n0npoint did not influence the response. The CSNA change from baseline of AMI rabbits increased sharpl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d. It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pecificity of the effects of EA of different acupoints, adjusting excitability of autonomic nerve may be the main mechanism of treating AMI bv EA.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