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选用高毒力且高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F291007株建立C57BL/6J小鼠气溶胶吸入感染肺炎模型,并研究该模型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特征。方法 首先,对F291007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其次,将菌液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感染小鼠建立肺炎感染模型。在感染过程中,观察小鼠状态及存活状况,检测主要脏器的细菌载量、组织病理和细胞因子变化。最后对关键细胞因子进行封闭处理,观察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成功分离鉴定F291007株。致死剂量感染小鼠后死亡时间集中在1 d内。亚致死剂量感染小鼠后,机体内大量免疫细胞发挥吞噬、杀伤入侵病原体作用,表现为肺部细菌被快速清除,细菌载量随时间延长呈指数下降。肺部病理改变以1~3 d最为严重,之后逐渐恢复。感染后小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1~3 d分泌显著升高。抗体封闭3种细胞因子后,感染小鼠存活率出现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PA吸入感染肺炎恢复模型,并通过多种指标明确了1~3 d是小鼠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关键期。该小鼠模型可用于深入开展高毒力且高耐药PA吸入感染肺炎的发病机制、免疫调...  相似文献   
32.
正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并发症,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1]),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产后免疫力低下和不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致使乳汁淤积或细菌侵入乳腺小叶及腺管结缔组织内引起的炎症反应~([2])。临床表现为乳腺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乳、乳房表面充血、红肿,同时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无力、虚弱等全身感染症状~([3])。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若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疾病进展后会形成乳腺脓肿,降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生素、吸奶器帮助排乳的同时配合10%硫酸镁溶液湿敷~([4])。采用吸奶器帮助排乳时,吸奶器只能吸出大、中乳管的乳汁,却无法吸出乳头远端分支小乳管中的乳汁,且反复抽吸易致乳管充血水肿,反而不利于乳汁排出~([5]),因此临床上使用吸奶器排出乳汁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治疗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疗效较好,例如中医局部理疗、手法按摩、推拿、针灸、中药外敷和局部热敷等~([6]),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如何能无痛、简便、快速有效的治愈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缓解患者疼痛,消除患者心理紧张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一直都是乳腺炎治疗的研究热点~([7])。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基于Teach-back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疾病感知控制、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1日进行诊疗的接受IVF-ET且RIF次数≥2次的患者2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35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基于Teach-back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控制能力[采用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B-IPQ)]和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和生育生活质量[采用生育生活质量问卷(FertiQoL)]。结果:干预后,两组B-IPQ中周期性、个人控制、治疗控制、情感控制、疾病一致性和对症状的识别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FertiQoL中情感、精神/躯体、夫妻关系及社会关系领域评...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在海外服务期间胃镜检查在医院船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1月30日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51例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统计分析就诊时间情况和诊断结果。结果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接受检查时间平均24.9个月。除1例因胃镜气道阻塞重新插管检查外,其余50例胃镜检查顺利完成。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食管病变检出率58.8%;胃病变检出率89.6.%;十二指肠病变检出率17.6%。反流性食管炎28例,其中Ⅰ级22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电子胃镜在医院船应用受到加勒比海地区民众普遍欢迎,但需要进一步增加病理检查设备,完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5.
吴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10-7711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由于危重症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变化快、抵抗力低下、并发症多,所以治疗风险增大,呼吸机每周1次[1],常规呼吸管路换管时,容易出现病情变化。我院2007-2009年高龄危重患者352例换管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128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颗粒.分别于治疗前1d、第12周末,行肺功能检查,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WT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6MW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肺活血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表明该药对COPD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8.
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常伴有副瘤综合症,其中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最为常见.不合并MG者为胸腺瘤的特殊类型[1].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术中DSA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中DSA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4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10例,有残留37例。术中DSA次数中位数为2.0(2.0,3.5)次。26例采用动脉瘤夹定位畸形血管团位置,定位造影次数中位数为1.5(1.0,2.0)次。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44例,部分残留3例。5例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46例,预后不良1例;DSA随访发现复发7例。结论 术中DSA辅助下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有助于提高畸形团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0.
吴妮  于洁  张峡  曾敏  张亚军  郑晓晖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611-4617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丹参酮Ⅱ_A(Tan-Ⅱ_A)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β-环糊精与丹参酮Ⅱ_A的配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自变量,包合物的收率、包封率和总评"归一值"为响应值,使用Box-Ben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酮Ⅱ_A的包合工艺;采用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NM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丹参酮Ⅱ_A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优制备工艺为:丹参酮Ⅱ_A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7,包合温度为48℃,包合时间为3 h;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丹参酮Ⅱ_A与β-环糊精的包封率为84.75%。丹参酮Ⅱ_A与β-环糊精包合物可以明显提高丹参酮Ⅱ_A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