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和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儿宝颗粒,1.75g/kg)、运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20、2.10、1.05 g/kg),每组10只,采用特制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大鼠模型,造模和给药期间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含量,取胃窦部胃壁组织,制备组织匀浆,ELISA法测定胃窦GAS及SS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明显减少,血清和胃窦GAS含量明显降低、S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中剂量组血清GAS均升高,胃窦GAS升高,胃窦SS降低(P0.05)。结论: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儿宝颗粒,1.75 g/kg)、运脾颗粒高剂量组(4.20 g/kg)、运脾颗粒中剂量组(2.10 g/kg)、运脾颗粒低剂量组(1.05 g/kg),每组10只,模型建立后灌胃给药。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24小时摄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3.
通过师生双方分别对药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分类,并对归类信息拟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师生两套耦合模式,整合形成适用于药理学教学的信息分类耦合适宜方法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满意度,是符合药理学学科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五味麝香丸对模型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制造大鼠、小鼠炎症模型和疼痛模型,观察五味麝香丸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五味麝香丸0.021 g/kg和0.010 g/kg两个剂量对组织胺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味麝香丸0.030g/kg和0.015g/kg两个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和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味麝香丸0.030 g/kg和0.015 g/kg两个剂量组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味麝香丸0.030 g/kg剂量组对小鼠热板痛阈值有明显提高作用,其作用在给药后60分钟和90分钟时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麝香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5.
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左旋精氨酸和阿托品诱导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以黑便排出时间、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采用左旋精氨酸诱导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2.67,1.33,0.67mg/kg)均能缩短模型小鼠黑便排出时间、升高其血清胃动素水平,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2.67,1.33mg/kg)能升高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阿托品诱导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2.67,1.33,0.67mg/kg)均能降低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升高血清胃动素水平,高、中剂量(2.67,1.33mg/kg)能升高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结论:当归挥发油能改善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促进乙酰胆碱和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三黄片用油调和后外用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安全性。方法:用小鼠40只,设基质对照组和给药组,两组分别在脱毛区涂敷调和油0.2 mL、三黄片油调和物0.4 g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豚鼠20只背两侧脱毛后,左侧均匀涂敷三黄片油调和物1.0 g/只,右侧涂敷调和油1.0 mL/只,进行皮肤刺激试验。豚鼠30只随机分三黄片调和物组,基质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左侧脱毛区分别均匀涂敷三黄片调和物0.5 g/只、调和油0.5 mL/只、1%的2,4-二硝基氯苯0.5 mL/只,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三黄片油调和物外用对皮肤软组织无明显毒性,给受试物后小鼠饮食、活动均未出现异常,持续观察7d,未见动物死亡;皮肤刺激反应评分:1,24,48 h基质对照均为0分,调和物组分别为1,0,2分,判断为三黄片调和物无明显刺激性;皮肤过敏性实验中基质对照组、调和物组豚鼠皮肤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致敏率分别为10%,0,即无明显过敏反应。结论:三黄片调和物临床外用安全,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灌胃丙基硫氧嘧啶溶液(50 mg/kg),连续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氟伐他汀组(0.5 mg/kg)、当归挥发油(ASVO)高、中、低剂量组(60、30、15mg/kg),每组各12只,连续灌胃给药3周,末次给药60 min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分离胸主动脉,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形态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及AI显著升高(P0.05或P0.01),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能够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及AI(P0.05);模型大鼠血浆ET-1和血清v W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1),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均能降低血浆ET-1和血清v WF水平(P0.05),升高血清NO水平(P0.01)。光镜下可见模型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结构改变明显,而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组病变减轻。结论当归挥发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并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48.
采用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对我国近20年当归保健食品研究现状进行网络分析。检索SFDA已经公布的当归保健食品注册信息,采用Bibexcel 分析软件对主要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生成共现矩阵;采用Ucinet 6.0 软件中的NetDraw 按照中心度绘制社会网络图;数据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997- 2016年间注册成功539项当归保健食品,且年度注册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各地开展当归保健食品的研发水平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当归保健食品为主体的企业并不形成规模,品牌优势尚未确立;当归保健食品的形式趋向药品化非常明显,以胶囊和口服液为主,主要功效集中在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祛黄褐斑美容、改善贫血、抗疲劳、润肠通便、改善睡眠和延缓衰老等方面;与当归最常配伍的是黄芪、枸杞、茯苓、党参、阿胶、人参、大枣、白芍、熟地黄、红花、山药等,尽管组方配伍不同,但是质控指标比较相似,主要检测粗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有效部位。未来当归保健食品的研发应趋向普通食品形式并采用多指标的质量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对腹膜透析相关性大鼠腹膜功能衰竭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ip 4.25%高糖透析液100 m L·kg~(-1),连续40 d,在第8,10,12天ip大肠埃希菌脂多糖5 mg·kg~(-1),建立腹膜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2.1 mg·kg~(-1)),DBD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另设正常组,各组大鼠造模的同时ig给药;实验期间观察各大鼠活动状态,第40天末次ip透析液2 h后进行腹膜平衡实验,计算超滤量(UF),检测血清肌酐(P_(Cr))和尿素氮(P_(UN)),腹透液中肌酐(D_(Cr)),尿素氮(D_(UN)),葡萄糖(D_(Glu))及4.25%透析液中的葡萄糖(D_(0Glu)),计算腹膜转运功能参数(D_(Cr)/P_(Cr),D_(UN)/P_(UN),D_(Glu)/D_(0Glu)),取大鼠壁层腹膜采用苏木素-伊红(HE)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_(Cr)和P_(UN)均显著升高(P0.01),D_(Cr)和D_(Glu)显著降低,D_(UN)显著升高(P0.01),UF,D_(Cr)/P_(Cr),D_(UN)/P_(UN)及D_(Glu)/D_(0Glu)均显著降低(P0.01),腹膜间皮细胞受损明显,腹膜TGF-β_1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BT高、低剂量组P_(Cr)和P_(UN)均显著降低(P0.05),D_(Glu)显著升高(P0.01),DBT低剂量组D_(UN)显著升高(P0.05),DBT高剂量组大鼠UF显著升高(P0.05),DBT高、低剂量组D_(Cr)/P_(Cr),D_(UN)/P_(UN)及D_(Glu)/D_(0Glu)均显著升高(P0.01);DBT高、低剂量组大鼠腹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且TGF-β_1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DBT能抑制腹膜透析相关性大鼠腹膜功能衰竭,保护腹膜结构。  相似文献   
50.
杜丽东  吴国泰  景琪  刘五州  李应东  任远 《中成药》2014,(12):2445-2451
目的观察当归腹痛宁滴丸(当归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种刺激诱导大鼠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匹维溴铵)、当归腹痛宁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1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排便情况、自主运动量,末次给药后测定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以及结肠匀浆5-HT、血浆和结肠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给予当归腹痛宁滴丸后,大鼠摄食量和排便量增加,固体粒状粪便增多,随后体质量和摄食明显增加,运动量接近正常,依次为当归腹痛宁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增加和肠推进率减小亦如此。当归腹痛宁滴丸使大鼠血清5-HT水平下降,血浆VIP水平升高,和结肠匀浆5-HT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当归腹痛宁滴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肠轴5-HT和VIP过度分泌和向正常水平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