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37名成人样本(高角17例、低角 20例)的53项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颅部结构中,高角组蝶鞍角(N-S-Ar)和颅底角(N-S-Ba)明显小于低角组(P<0·01)。上颌结构中,两组间腭平面倾斜度(SN-PP,FH-PP)、上颌骨相对颅底的前后位置(S-Ptm)没有明显差异,高角组上颌骨体长度(Ptm-A)小于低角组,相对于颅骨和上颌骨的平面倾斜度(SN- OP,FH-OP,PP-OP)大于低角组,高角组下颌骨体长度(Go-Po)和升支倾斜度(FH-RP)的均值小于低角组,但未发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同时,下颌升支高度(Co-Go)、Po-NB距及下颌颏联合厚度(klhhd)明显小于低角组。下颌平面角 (SN-MP,FH-MP,PP-MP)、关节角(S-Ar-Go)、下颌角(Ar-Go-Me)、SUM及Y轴角大于低角组。两组间前上面高(N- ANS)没有明显差异;高角组前面高(N-Me)、后上面高(S-Co)、前下面高(ANS-Me)大于低角组,后面高(S-Go)小于低角组;同时面高指数(FHI,S-Go/N-Me)、前上面高与全面高比(N-ANS/N-Me)及前上面高与前下面高比(N-ANS/ANS- Me)均小于低角组,前下面高与全面高比(ANS-Me/N-Me)大于低角组。结论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之间颅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在面下1/3。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 ,研究无牙颌患者在不同垂直距离下各有关测量数据及与垂直距离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无牙颌患者在H-2 、H-6、H-10 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 ,将其颅面结构测量值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 :无牙颌患者在H-2 及H-6位颅面结构相关测量角度及线距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从H-2 到H-6位SL、SE均逐渐加大 ,在H-10 位SL继续加大 ,SE则明显减小 ;从H-2 到H-10 位 ,ANB由 1.75°减小为 -0 .60° ;在H-2 及H-10 位置时NPg FH、SND、GoGN SN、SNB、ANB、SL等测量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H-10 位时 ,下颌在旋转的同时有整体前移的倾向。无牙颌患者确定垂直距离时 ,息止牙合间隙在 6mm范围内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993.
口腔颌面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 ,原发于颞下窝的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 ,36岁 ,因右腮区渐进性肿胀 5个月 ,于 2 0 0 3年 2月收入院。诉 5个月前发现右腮区有一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渐长大。专科检查见面部不对称 ,右腮腺区有一大小约 3.5cm× 3.0cm肿块 ,质硬、界不清、不活动、无明显触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无面瘫 ,张口度约 3.0cm ,开口型“↓” ,双侧颌下区皮肤及双下颌牙龈、牙齿感觉正常 ,口腔粘膜正常 ,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触及。CT示 :右颞下窝有一大小约 …  相似文献   
994.
患儿,男,5岁3个月,因“咳嗽10 d,加重精神萎靡1 d,意识障碍3 h”入院。入院前10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气促发绀,无发热,无呕吐腹泻,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患儿病情无明显减轻。入院前1d夜间患儿出现精神萎靡,醒时烦躁不安,夜间痰鸣,咳嗽加重,无气促发绀,无抽搐,家属夜间未能就诊。入院前3h家属带患儿到盐亭县人民医院就诊,发现患儿精神萎靡,体温不升,无气促,但口唇发绀,心率增快,双肺中细湿啰音,考虑诊断“重症肺炎”给予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面色发绀,吸氧下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超滤和反相色谱法从浙江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出3个抗肿瘤活性多肽.结构研究表明它们分别为焦谷氨酰赖氨酰色氨酸(pyroGlu-Lys-Trp)、焦谷氨酰门冬酰胺酰色氨酸(pyroGlu-Asn-Trp)和焦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色氨酸(pyroGlu-Gln-Trp).MTT试验结果显示,在10 μg/ml时,活性多肽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283、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30%~60%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比例对α-芋螺毒素LtIA氧化折叠过程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线性α-芋螺毒素LtIA,而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氧化折叠,形成含有天然结构的毒素肽。在氧化折叠过程中,我们设置了氧化型谷胱甘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同的比例,观察其对LtIA氧化折叠过程的影响。结果氧化型谷胱甘肽对折叠反应影响明显,能够显著提高折叠反应的速率和产率。结论随着还原型谷胱甘肽比例增加,天然肽的折叠产率有一定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7.
4种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劳国琴  王佳良  吴勇 《医药导报》2012,31(4):435-437
目的 对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等4种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成本 效果分析,找出最佳方案.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例,分成4组. LAM组79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po,qd;ADV组6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po,qd;ETV组8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po,qd;LdT组55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po,qd. 4组均连续用药48周.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4种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 结果 治疗48周后,4种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9.37%,36.51%,80.72%,67.27%. 成本-效果值分别为103.98,185.51,159.37,118.66,△C/△E分别为-127.47,246.58,159.1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本-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合成一种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介导的脑靶向去甲文拉法辛前药。方法将苄基保护的去甲文拉法辛与己二酸单叔丁酯在缩合剂DCC作用下成酯Ⅱ,经三氟乙酸脱除叔丁基保护后,再与1,2,3,4-四-O-三甲硅基-α-D-吡喃葡萄糖在缩合剂DCC的作用下成酯,在酸性条件下脱除三甲硅基保护,最后催化氢化脱除苄基保护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脑靶向去甲文拉法辛前药;目标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均经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99.
劳国琴  王佳良  吴勇 《海峡药学》2012,24(1):240-241
目的 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4种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成本-效果分析,找出最佳方案.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4种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LAM-拉米夫定、ADV-阿德福韦酯、ETV-恩替卡韦、LdT-替比夫定)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治疗48周后,4种方案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分别为45.57%、28.57%、78.31%、60.00%.成本-效果值分别为112.65、237.06、164.27、133.04.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本-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创伤的严重性较其他部位有潜在发展的特点,必须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消除颅内高压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