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5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7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认知功能和大脑中动脉博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影响。方法 收集LA合并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100例为LA组,选取非血管性认知功能异常患者100例为NLA组,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常规治疗加丁苯酞软胶囊(0.2g,每日3次),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 assessment,MOCA)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功能及PI。结果 NLA组和LA组治疗12周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SE和MOCA总分增高、P300电位的波幅增高和潜伏期缩短)、PI值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12周比较,丁苯酞治疗12周后,LA组的认知功能改善、PI值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PI值与认知功能相关(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中动脉的供血,PI值的测定有望成为诊断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后病例应用THP20mg加蒸馏水30ml,3次/周×6次后改1次/周×6次,其后1次/月至1年以后,每次各体位15min,60min后排空,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评价。结果22例定期随访12~18个月,19例无肿瘤复发占 86.4%,3例复发。结论吡柔比星对膀胱癌有明显的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患者男性 ,34岁 ,半年前在工作中右眼不慎被异物击伤 ,在外院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 +球内异物取出术 ,术中异物未取出 ,术后视力 0 .2。此后不久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右眼视力 0 .0 5,光定位 - - -+ + ++ + +,球结膜睫状充血 ,角膜缘颞上方约 1 0点处可见一 3mm全层瘢痕 ,色素性 KP ( + ) ,房闪 ( + ) ,虹膜点状粘连 ,人工晶体位正 ,玻璃体絮状混浊 ,下方隐见机化团块 ,眼底视盘及黄斑区均窥不清。测眼压 2 0 mm Hg,眼眶 CT、眼眶 X线正侧位片及眼部 B超均提示右眼球内异物 ,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 +球内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淋巴细胞及其亚型与其临床状态和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D8+淋巴细胞、CD45RO、CD45RA以及CD28的表达及HBV病毒载量.结果 ①慢性HBV携带组CD8+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率(10.64±5.09%)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慢性乙肝组CD8+/CD45RO+/CD28+的表达(10.99±7.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慢性乙肝组和慢性HBV携带组CD8+/CD45RA+/CD28+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③HBeAg阴性慢性乙肝CD8+/CD45RO+/CD28+表达率明显高于阳性组,而CD8+/CD45RA+/CD28+表达率两组无差别.结论 慢性HBV携带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可能与CD8细胞上协同分子CD28的表达低下有关;CD8+/CD45RO+/CD28+亚型淋巴细胞数的升高与慢性乙肝的病情进展及血清HBeAg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粘膜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肠粘膜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改变。 结果: 肠粘膜MDA含量于再灌注2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较假手术组高116%(P<0.05),24 h较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GSH含量于再灌注2 h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低至假手术组的40%(P<0.01),12 h恢复;肠粘膜CAT、SOD和GSH-Px活性未见明显改变;GST活性于再灌注2 h较假手术组低39%,再灌注4 h达最低,较假手术组低43%(P<0.05),12 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清ALT、AST、 BUN及Cr于再灌注2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4 h分别较假手术组高208%、100%、103%、41%(P<0.01),24 h基本恢复。 结论: 肠缺血45 min再灌注使肠粘膜GSH含量和GS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并造成肝肾功能的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54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47例,检出率为0.087%,其中有妊娠史者27例,有输血史者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6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 29例(61.70%)、抗-D 8例(17.02%)、抗-cE5例(10.64%)、抗-c 4例(8.51%)、抗-C 1例(2.13%);47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 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4096.结论:被检就诊者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占绝对多数,而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相似文献   
997.
998.
吴勇 《右江医学》2000,28(2):105-106
报告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 80例 ,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剖腹探查的指征和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C18色谱柱纯化菌株SIPI-2013406的代谢产物,获得纯度高于98%的化合物样品.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结构,推测该产物为富马酰-L-丙氨酸.产生菌经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确定菌株SIPI-2013406为产黄青霉种(Penicillium chrysogenum).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针刺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治疗组20例、西药对照组20例和单纯化疗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采用Levi感觉神经毒性评分评价治疗疗效,并观察中医临床证候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0.00%,西药对照组发生率为36.84%,单纯化疗组发生率为78.95%,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均优于单纯化疗组,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三组神经毒性Levi分级比较,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神经毒性分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临床证候变化情况比较,针刺治疗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对照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及减轻神经毒性的反应程度,并能对化疗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