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背景:有文献报道,肝移植后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较肝脏酶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中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与肝移植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依照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肝功能正常组52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7例,肝功能异常组中分为急性排斥组7例、药物反应组1 1例和原因不明组9例.分析各组肝移植受者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水平与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肝功能正常组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水平低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1,0.002),CD3+/HLA-DR-的表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2).CD3-/HLA-DR+和CD3+/CD25+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反应组(P=0.039,0.048),急性排斥组CD3+/HLA-DR-的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反应组(p=0.007).提示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肝移植后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后受者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以及进行免疫干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腺样体肥大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基于经络及藏象理论,本病责之五脏,病机关键可归为经气不利、痰瘀互结,治疗时化痰散瘀法应贯穿本病始末。治疗基础方选用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疏经通络、化痰散瘀。在肺者,宣肺通窍,方选苍耳子散;在脾者,健脾化痰,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在肝者,清肝通络,方选龙胆泻肝汤;在肾者,滋肾通络,选用六味地黄丸;在心者,交通心肾,方选交泰丸。  相似文献   
63.
1990~ 1 999年 ,我们行因肝细胞癌 ( HCC)各类肝切除术 ( Child- Pugh A级 ) 1 5 7例次 ,重点观察围手术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水平的变化与肝切除预后的关系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 7例 ,男 1 30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82岁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天、7天、1 4天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血清总胆红素 ( BIL)、以及血清前白蛋白( PA)和血清白蛋白 ( ALB)含量。本组行大肝切除 (三段以上 ,含三段或包括 、 、 段 ) 95例 ,小肝切除(二段以下 ) 62…  相似文献   
64.
自1985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改良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阻塞性黄疸18例,体会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次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8~69岁,平均53岁。均为阻塞性黄疸,并经B超证实肝内胆管扩张的患者。操作方法①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作胸部X线透视  相似文献   
65.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肝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34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MVD,对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③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VD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都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大小及肿瘤分别是肝细胞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④结论 MVD是肝细胞性肝癌的一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6.
①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 C C)组织中 P16 基因的缺失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技术银染法,检测21 例 H C C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标本 P16 基因的缺失情况。③结果 21 例 H C C 中癌组织 P16 基因纯合性缺失 3 例,且均为高分化 H C C;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均无 P16 基因的缺失。④结论 H C C组织中存在 P16 基因的纯合性缺失,而且其缺失与高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剂量探索、临床研究的方法,将10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患儿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组患儿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2支/次,3次/d。低剂量组患儿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1支/次,3次/d;复方芩兰口服液模拟剂,1支/次,3次/d。对照组患儿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模拟剂,2支/次,3次/d。疗程均为3 d。观察3 d痊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全分析数据集(FAS)3 d痊愈率分别为47.22%、80.56%和91.67%,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 d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以痊愈、未痊愈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的主症鼻塞、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的主症流浊涕和兼症口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效、显效、痊愈和无效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疗效,3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高剂量使用能明显改善鼻塞症状,低剂量使用在改善流浊涕、口渴症状方面显示出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北京方庄地区与病毒相关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及中医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3~14岁患儿124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 PCR)的方法对患儿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进行检测,并根据患儿就诊时主要症状进行中医症候分类。结果病毒检测阳性58例,检出率为46.80%,其病毒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分布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流感病毒30例占51.73%,鼻病毒11例占18.97%,博卡病毒5例占8.62%,副流感病毒4例占6.90%,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占6.90%,冠状病毒2例占3.44%,偏肺病毒2例占3.44%。病毒检测以疾病初期病程24 h时阳性率最高(P0.01)。流感病毒与季节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以冬季多发(P0.001)。流感病毒与风热感冒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符合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其主要感染病毒种类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与风热感冒证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辨证分型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5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辨证分型外贴神阙穴与常规西药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病。结果:中药敷脐湿热泻有效率为94.95%,伤食泻的有效率为93.55%,脾虚泻的有效率为85.05%。结论:中药辨证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优于口服妈咪爱和思密达。  相似文献   
70.
胡维昱  李勇  赫建帅  张永明  韩冰  吴力群 《器官移植》2010,1(5):269-271,275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白介素(interleukin,IL)-1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肝脏移植受者外周血及肝穿刺组织中IL-10的表达情况。以有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将受者分为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并将非排斥组按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外周血IL-10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临界点、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排斥组外周血及肝组织中IL-10表达均显著低于非排斥组(均为P〈0.05)。非排斥组中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外周血及肝组织中的IL-1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临界值为9.45pg/ml,敏感度为0.591,特异度为0.676。结论 IL-10的低表达提示肝脏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该指标可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