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对《推拿学》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和了解《推拿学》网络课程在应用、设计、管理和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推拿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向该校2008、2009级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左右,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课程听说过不了解,没有接触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形式,学生愿意接受推拿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但更倾向于课题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课程形式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培养自学、理解、分析和创新等能力。  相似文献   
42.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Murry及Currie等分别发现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与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以来.有关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主要研究措施已从经典的IPC拓展到温度预适应、药物预适应、远隔部位预适应、缺血后适应、运动预适应等领域.  相似文献   
43.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 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 对象:将30名健康男性学生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共3组,每组10名。 方法:运动前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前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推拿结束5 min后开始训练。运动后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后30 min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并在此后的3 d内按规定的时间继续接受推拿治疗,30 min/次,1次/d。对照组学生仅参加训练,不做任何的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也不接受任何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72 h测定肌肉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最大等长收缩力量、臂围、肘关节的屈伸度,训练前1 h、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 h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肌肉酸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酸痛的程度明显减轻(P < 0.01,P < 0.05),运动后72 h的肌肉最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恢复明显(P < 0.01),运动后72 h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即刻的肘关节屈曲程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运动后推拿组在运动后72 h的肘关节伸直程度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臂围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运动前推拿能一定程度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而运动后推拿能一定程度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利用机械推拿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肾虚证大鼠进行定时定量的推拿治疗,观察模型大鼠的治疗疗效,从行为学以及血清学的改变分析探讨机械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肾虚证大鼠的疗效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肾虚型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机械推拿方式干预:模型组只造模不进行治疗,空白组正常饲养不做处理。进行力竭游泳实验、Open-Field法测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和检测血清IL-1β、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在机械推拿治疗后各项行为学观察指标以及一般情况好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大鼠血清IL-1β、IL-6检测:模型组较空白组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IL-1β、IL-6浓度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机械推拿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体力及兴奋性,增强体质,能有效调节肾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2.机械推拿调节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IL-6含量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45.
正目前国内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尚未有大量经验可以借鉴。探索促进残疾儿童家长参与的家庭-社区康复,能够激活残疾儿童社区康复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提高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从个人-环境-活动(PEO)及ICF模式角度,分析现阶段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参与家庭-社区康复的相关问题。1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目标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残疾儿童由于年龄、生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处于弱势地位。据2006年第二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推拿法对“脾虚浊滞证”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推拿组与“健脾化浊”推拿组,三组患者均维持受试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常规推拿组与“健脾化浊”推拿组各加用不同推拿法干预。治疗8周后观测三组患者的中医疗效、糖代谢值和肠道菌群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健脾化浊”推拿组证候积分变化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规推拿组(P<0.01);对照组糖代谢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化浊”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化浊”推拿组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常规推拿组中除肠球菌外均具有一定改善(P<0.05)。结论:综合各评价指标,“健脾化浊”推拿法较常规推拿法临床疗效更具优势,在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及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可改善体内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47.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对象:将30名健康男性学生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共3组,每组10名。方法:运动前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前在左上肢进行30min的推拿,推拿结束5min后开始训练。运动后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后30min在左上肢进行30min的推拿,并在此后的3d内按规定的时间继续接受推拿治疗,30min/次,1次/d。对照组学生仅参加训练,不做任何的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也不接受任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72h测定肌肉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最大等长收缩力量、臂围、肘关节的屈伸度,训练前1h、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h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肌肉酸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酸痛的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运动后72h的肌肉最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恢复明显(P〈0.01),运动后72h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即刻的肘关节屈曲程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推拿组在运动后72h的肘关节伸直程度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臂围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前推拿能一定程度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而运动后推拿能一定程度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8.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Murry[1]及Currie[2]等分别发现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与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以来,有关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主要研究措施已从经典的IPC拓展到温度预适应、药物预适应[3]、远隔部位预适应[4,5]、缺血后  相似文献   
49.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本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多种.而稳定期的康复治疗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c0PD稳定期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尤其是中国传统功法的运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有望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五禽戏     
五禽戏历史悠久,是模仿五种禽兽——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创而成的气功功法。是现任所知套路功法的先驱,且是行之有效的养生祛病导引功法。五禽戏以肢体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