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WBC)体积、浆核比例、胞浆颗粒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69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部感染53例、胆道感染9例、颅内感染7例)及72名健康人的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体积(NEV)、浆核比例(NEC)、胞浆颗粒特性(NES)和淋巴细胞体积(LYV)、浆核比例(LYC)、胞浆颗粒特性(LYS)及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例(MOC)、胞浆颗粒特性(MOS)以及他们各自的平均标准差(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和单核细胞(MO)的体积及光散射量明显增大(P〈0.01或P〈0.05),而浆核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除MOS-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参数的s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细菌感染可使外周血WBC核及体积增大,胞浆颗粒增多;检测WBC的VCS参数可作为了解细菌感染程度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体积、浆核复杂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62例SLE患者及69例健康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体积(LYV),浆核比(LYC),激光散射强度(LY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以及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激光散射强度(MO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LYV、LYV-SD、MOV、MOV-SD均显著增大(P〈0.05或P〈0.01);LYC、MOC、LYS、MOS、MOS-SD均明显变小(P〈0.01),而LYC-SD明显增大(P〈0.01),MOC-SD及LYS-S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淋巴与单核细胞的VCS各参数(除MOC-SD及LYS-SD外)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淋巴和单核细胞VCS参数的检测可作为SLE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检测了7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加以比较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N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与D-二聚体水平呈对数正相关(r=0.4398,t=4.297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BNP分泌增加,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BNP与D-二聚体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5例、C级37例)及109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和MOV、MOC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WBC和MOC明显降低(P<0.01),MOV、MOV-SD及MOC-SD明显增大(P<0.01).与Child-Pugh A级比较,Child-Pugh B 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明显增大,M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ild-Pugh B级和C级间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过程中MOV及MOC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OV及MOC的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而化疗是恶性肿瘤(晚期或手术后)治疗的必经之路,其引起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副反应是骨髓受抑制.由骨髓产生的三系血细胞在化疗时的个别参数变化已有报道[1,2],其中白细胞的体积和浆核比例的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屎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特性,监测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检测160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 2005-2008年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0%,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历年均有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检出,4年间分离株对万古霉素MIC值均数分别为1.88、1.69、1.70、1.82 μg/ml,结果变化不大,对其中一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进行基因型检测,证实为vanA型.结论 屎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并有一定比例的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检出,但万古霉素敏感株历年的MIC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Ⅰ类整合酶在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状况,分析和评估Ⅰ类整合酶在该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按CLSI 2010年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产ESBLs株,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数据经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等耐药性较低,对其他各类的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有稍下降的趋势;150株大肠埃希菌中104株Ⅰ类整合酶扩增阳性,产ESBLs菌株中Ⅰ类整合酶的检出率为71.8%,非产ESBLs菌株中检出率为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和阴性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5年中耐药性多呈轻度升高趋势,Ⅰ类整合酶与产ESBLs耐药无关,Ⅰ类整合酶阳性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整合酶阴性菌株,建议临床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75例HUA患者(男101例,女74例),按性别分组统计及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7例(男46例,女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HUA组PLT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P<0.05),而MPV明显降低(P<0.05),男性PDW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女性P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血UA水平的增加PLT逐渐增多(P<0.05),而MPV逐渐降低(P<0.05).红细胞相关参数(RBC、Hb、MCV、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导致PLT增多,是机体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及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APTT、FⅫ促凝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 Ag)等凝血指标;PCR扩增FⅫ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在野生型pIRES2-EGFP FⅫ表达质粒上构建突变体FⅫ表达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测定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FⅫ∶Ag水平和FⅫ∶C.结果 4例先证者APPT均明显延长,FⅫ∶C均<2%,FⅫ∶Ag亦同步下降至1%.4个家系均检出常见的FⅫ46C/T多态性.家系A先证者检出5741-5742delCA(His101Gln)及7142insertC(Lys346Gln)双重杂合突变;家系B先证者检出6800-6808de19bp杂合缺失突变.FⅫ6800-6808de19bp瞬时转染结果显示,在细胞裂解液中突变体FⅫ∶Ag为野生型的85.6%;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突变体FⅫ∶Ag为野生型的51.9%,FⅫ∶C为野生型的56.4%;家系C先证者检出8699G> A(Gly542Ser)杂合突变;家系D先证者检出8699G>A(Gly542Ser)纯合突变(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结论 4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除有46C/T多态性外,共发现g.5741-5742delCA、g.7142insertC、g.6800-6808de19bp、g.8699G>A 4种基因突变.其中g.5741-5742delCA和g.6800-6808de19bp为两种新的突变.FⅫ6800-6808de19bp体外表达显示,FⅫ6800-6808de19bp突变蛋白合成基本正常,但存在蛋白分泌障碍.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晚期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机体抗凝酶活性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抗凝血酶活性(AT: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含量(D-D)、纤溶酶原活性(PLG: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并与3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AT: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D、PLG:A、PAI-1:Ag、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PA: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AT:A、D-D和t-PA:Ag含量逐渐降低,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而PLG:A、PAI-1:Ag、FIB含量逐渐增高,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结论 化疗可进一步加深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动态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指标的变化,对预防出血和肺梗死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