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和患病特点,以便更加有效地制定防治措施,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国际旅行健康指导.方法 收集2006年1-11月经丹东口岸出入境的6090名体检人员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各种阳性体征996例,占体检人数的16.4%.疾病种类达24种,以脂肪肝检出率最高达330例,占病例总数的33.13%,肝囊肿121例,占病例总数的12.15%,胆囊息肉样变71例,占7.13%,胆囊结石68例,占6.83%,肝血管瘤50例,还有肝硬化3例,肝癌1例,肾结石伴肾中重度积水2例.结论 这些检查结果为出入境人员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使各种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为出入境人员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射线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进一步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我们于2004年对251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实验性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ROS、XOD和MPO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继发性改变的新方法.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外伤后不同时相观察正常组,模型组,牛膝多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ROS,XOD和MPO的变化.结果:在不同时相牛膝多糖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ROS,XOD和MPO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中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牛膝多糖能够降低脑组织中ROS、XOD和MPO活性,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和防治脑外伤发展,故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脑外伤后的二次损伤和多次损伤.  相似文献   
24.
对我院1985年~1994年10年间住院儿童哮喘进行了回顾性调查。10年中共收治儿童哮喘158例,总计住院238次,占总住院率的3.1%,其年度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经相关性分析r=0.4。住院时起病的主要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占68.2%。并应用遗传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家族Ⅰ、Ⅱ级亲属哮喘的患病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哮喘的患病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表明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B超检查结果 的分析,了解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和患病特点,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方法 收集2005年1~11月经丹东口岸出入境的6 090名体检人员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各种阳性体征996例,占体检人数的16.35%.疾病种类达24种,以脂肪肝检出率最高,达330例,占病例总数的33.13%;肝囊肿121例,占病例总数的12.15%;胆囊息肉样变71例,占7.13%;胆囊结石68例,占6.83%;肝血管瘤50例,还有肝硬化3例,肝癌1例,肾结石伴肾中重度积水2例.结论 这些检查结果为出入境人员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出入境人员提供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26.
某油田测井公司放射工作人员意外受照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报道某油田测井公司,因人为责任事故造成6名放射工作人员意外受照的调查处理全过程。方法 临床医学观察,实验室检查,现场事故调查和模拟个人剂量估算评介。结果 六名意外受照人员出现明显的心理恐惧感和精神负担,其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精液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规章制度未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妊娠时子宫破裂原因,更好诊断处理这一产科急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例妊娠期子宫完全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破裂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2%(13/59 334)。5例发生于妊娠中期,8例发生于妊娠晚期。13例子宫破裂患者中,1例阴道顺产,1例胎吸助产,1例阴道试产转剖宫产,6例剖宫产,4例剖宫取胎。子宫破裂的原因包括:瘢痕子宫7例(两次剖宫产2例,瘢痕子宫并胎盘植入1例),腹腔镜下手术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输卵管切除术1例,宫颈环扎术1例),原发性子宫破裂3例(米索前列醇引产2例)。临床处理: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2例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结论剖宫产等手术是子宫破裂的首要原因。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腹腔镜下手术技巧,规范引产可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及其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72例硬膜外镇痛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资料,与同期3 371例非镇痛分娩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镇痛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11.0%)及第一、二产程催产素使用率(64.0%、36.6%)显著增高,非镇痛组分别为4.2%、33.2%、1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146、148.747、114.762,均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20.9%)较非镇痛组(25.0%)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分娩过程中应做到仔细观察,早诊断,重视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及时处理,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对吗啡奖赏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和盐酸吗啡(10 mg/kg),注射后0、2、4、8h断头取脑,Western Blot分析mPFC区Arc/Arg 3.1蛋白变化;另取大鼠60只,分别腹腔注射0、5、10或20 mg/kg吗啡,Western Blot(n=5)分析mPFC区Arc/Arg 3.1蛋白变化;免疫组化法(n=5)检测mPFC区Arc/Arg 3.1阳性细胞数量变化;Golgi-cox改良法(n=5)检测mPFC区神经元棘突数量变化;再取大鼠40只,经8天生理盐水、吗啡交替训练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吗啡模型组大鼠在每次吗啡注射前15 min给予mPFC区注射Arc/Arg 3.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n=10)及其对照(CS,n=10),观察其对吗啡CPP评分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0 mg/kg吗啡注射后2 h mPFC内Arc/Arg 3.1蛋白水平、Arc/Arg 3.1阳性细胞数、棘突数量[(1.01±0.04) vs (1.58±0.18),P<0.01;(42.80±7.63) vs (74.47±8.02),P<0.01;(17.27±5.64) vs (39.47±7.56),P<0.01]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5、10或20 mg/kg吗啡注射后2h均可诱导mPFC的Arc/Arg 3.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无剂量依赖效应;对于吗啡CPP模型组大鼠,与mPFC区注射CS相比(0.74±0.02),AS显著降低吗啡CPP的评分(0.51±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次吗啡注射可以诱导大鼠mPFC区Arc/Arg 3.1蛋白表达增加并伴有神经元可塑性的增强,增加的Arc/Arg 3.1蛋白介导了吗啡奖赏记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模式.方法 通过分析口岸传染病传入监测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建议.结果 应通过建立监测网络、提高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抽检率等手段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检测工作.结论 通过调整对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监测检测模式,以有效提高国境口岸防控传染病传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