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MRI介入导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0.23 T开放式MR结合ipath200光学追踪系统进行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ipath200主动式光学追踪系统实时导引下,用19.5或21.0GMR兼容性穿刺针对73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成功进行MRI导引下经小关节内侧入路臭氧治疗术。对其中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完全符合者及可疑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的26例患者先行椎间盘造影术,作为进一步行髓核溶解术的初选。本组共64例患者行三点注射法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治疗:(1)椎间盘中心注入浓度为35—45μg/ml医用O2-O3混合气体6-10ml,采用分次反复注射、抽出,使髓核组织充分氧化;(2)依据穿刺针刻度标记,在光学引导装置指导下逐步退针,至局限性髓核突出物处,注射O2-O3混合气体10ml;(3)继续退针1.0—1.5cm至纤维环外、侧隐窝处,向神经根旁注射15—20ml O2—O3混合气体。9例患者因椎间盘造影认为行髓核溶解术疗效欠佳而仅行神经根旁臭氧注射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3—6个月随访,28例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3%。结论开放式0.23TMR扫描仪,结合ipath200光学引导系统,能成功地进行微创性椎间盘突出臭氧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循证中医临床路径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管理学、循证医学、运筹学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出发,对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采用开放式低场MR导引,经小关节内缘入路椎间盘切割联合臭氧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经CT、MRI诊断为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突出椎间盘共114个,其中L3~4椎间盘5个,L4~5椎间盘87个,L5~S1椎间盘22个,患者皆有明显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在0.23 T开放式MR仪配合iPath 200光学追踪系统的导引下,自棘突旁经小关节内缘入路进针至椎间盘局限性后外侧突出处,再继续进针至中心髓核处.于椎间盘中心行椎间盘切割后注入60μg/ml O2-O3混合气体6 ml;后退针至椎间盘后外侧突出部分,对此部位进行重点切割并注入60 μg/ml O2-O3混合气体6 ml;继续退针至椎间盘外、侧隐窝内口即受压神经根处,注射镇痛混悬液4 ml、40 μg/ml O2-O3混合气体15 ml.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疗效评价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并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时期有效率的差别.结果 103例患者中,术后3 d时有效率%.1%(99/103);术后1个月时有效率84.5%(87/103);术后3个月时有效率94.2%(97/103);术后6个月时有效率95.1%(98/103),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2,P=0.005),术中发生硬膜损伤5例(4.8%),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椎间隙感染2例(1.9%),经制动、理疗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 MR导引小关节内缘入路椎间盘切割联合臭氧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创伤小、见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74.
常规MRI与31P MR波谱在骨及软组织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MRI与 31 P MR波谱(MRS)对骨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1.5 T场强下,对16例健康志愿者及35例骨及软组织肿块患者分别行常规MRI与 31 P MRS检查,测定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计算各代谢产物与β-三磷酸腺苷(β-ATP)的比值,以及根据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相对于磷酸肌酸(PCr)的改变测定细胞内pH值.结果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大小、信号均匀性、境界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MRI特征有很大重叠性.对照组的磷酸单酯/β-三磷酸腺苷(PME/β-ATP)、磷酸二酯(PDE)/β-ATP、低能磷酸盐(LEP)/β-ATP、PCr/β-ATP、细胞内pH值分别为0.33±0.21、0.64±0.27、1.62±0.67、3.12±0.78、7.08±0.16,良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PCr/β-ATP、pH值分别为0.55±0.31、0.81±0.31、2.03±0.87、1.65±0.65、7.18±0.23,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低能磷酸盐(LEP)/β-ATP、PCr/β-ATP、pH值分别为1.73±0.40、1.73±0.45、4.31±1.18、1.44±0.54、7.32±0.29.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0.01)、PDE/β-ATP(P<0.01)、LEP/β-ATP(P<0.01)、细胞内pH值(P<0.05)升高,良性及恶性肿块组的PCr/β-ATP(P<0.01)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良性肿块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 、pH值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良性肿块组比较,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恶性肿块组的细胞内PH值较良性肿块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良性肿块的PME/β-ATP均值的1.8倍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标准,则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4.12%.结论 31P MRS对骨及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1种简单、无创、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5.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位于孟氏孔区的一种少见脑肿瘤,根据其CT和MRI特征可作出神经影像诊断,像突触素一类的免疫标记物对CNC的组织学诊断很有帮助;再结合肿瘤部位及患者发病年龄可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冷冻消融对猪肾实质、肾脏微循环、集合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冷冻消融肾脏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五指山小型实验猪实验组6头,ipath200光学系统导引下1.47mm氩氦冷冻探针植入集合系统周围,冻融两个循环;对照组2头,仅行穿刺。术中动态监测冰球形成情况。术后1天、14天、30天分别行1.5T高场磁共振检查。结果:实验猪均穿刺并冷冻消融成功。冷冻10min,冰球最大并大部分位于靶组织内,显示为椭圆形极低信号影。术后1.5TMR显示靶区组织T1WI、T2WI均呈低信号伴周围不连续的斑片状高信号出血带。周围可见水肿信号。注入GD-DTPA后,冷冻中心无明显强化,周边见均匀强化环。结论:MR导向穿刺准确率高,未发现继发于冷冻的集合系统损伤,对于小肾癌、局限性的累及集合系统的肾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7.
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对中医专业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知识尤为重要,可弥补中医院校影像学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从设立教学目标、建设教师队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因材施教、实习小课以及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几个方面,对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实习课的教学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8.
广州市慈善医院,从2002年10月开业至今,取得长足发展,其成功的关键点是采取了"授权经营"的管理模式,构建了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运行机制,较好地处理了医院低保患者及医疗费用支付方三者的关系。一、"授权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基本原则"授权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在保持慈善医院产权归属、办院宗旨和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授权广东省中  相似文献   
79.
广东省中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中医院围绕分配制度,对相关的人事、培训和考核等制度进行了整体性的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中医拓展服务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团队广东省中医院经典理由2007年,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就中医药"治未病"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和要求,为中医药发挥特色和优势又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