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国之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高校跻身"双一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而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提出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质量、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  相似文献   
82.
通过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归纳古今医家对脾胃湿热证证候特征的认识及证治规律和清热化湿法的运用特点;完成了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开展了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及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的湿热证本质探索等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湿热伏邪”学说等学术观点,形成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83.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比较3种治法对温病湿热证血浆ETX(Endotoxin)、血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1β(Inter Leuldn-1β)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清热祛湿法组(A组),清热解毒法组(B组),宣气化湿法组(C组),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同时检测血浆ETX、血清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A组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湿热证模型组ETX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ETX水平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湿热证模型组.INF-α、IL-1β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清热祛湿法组与清热解毒法组TNF-α、IL-1β含量均较湿热证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个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批间变异较大,提示3组药物可能无直接拮抗内毒素活性或直接清除血浆内毒素的作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湿病湿热证的机理可能与减弱内毒素介导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86.
梅国强,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治学严谨,用药精纯,擅长运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现将梅师辨治心系疾病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馈于同道。1 心病之要,太少两经梅师遣方用药,注重六经理论指导作用。其谓六经乃经络脏腑之总源,而脏腑、经络各有生理、病理特性,各居其部位。伤寒论中治脏腑病证之方,常可移作经络病证之法;疗经络病证之法,也可易为脏腑病证之用。故运用经方论治杂病,需究脏腑经络。梅师治心系疾病多从太少二经立论、遣方。病例1:刘某,男,5 7岁。心悸半年,近来更添旱搏,5~10次 分…  相似文献   
87.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有关会议精神,作为传统主干课程《温病学》教材主编遴选工作亦在进行之中。有感于前数版教材的得失,笔者不揣浅鄙,提出几点有关《温病学》教材编写的意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8.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体系之一。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远非其他思想文化派别所能比拟。儒家文化在培养中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哪些是必须继承的优良部分 ,哪些是制约中医发展或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维模式 ,都需要深入研讨。本文拟从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出发 ,探析儒家文化对培养中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因此具有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但从医学本质来说 ,其属性仍为自然科学。因此 ,中医学应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  相似文献   
89.
湿邪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热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就湿热证本质而言,对湿邪的生化物质基础的探析尤为重要。通过对诸多研究者的成果分析.认为血脂代谢异常与湿邪的形成、敷布有内在联系,可以作为湿邪的生化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3种治法对温病湿热证血脂的影响,探讨温病湿热证中“湿”性致病因子的生化物质基础,探讨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清热祛湿法组(A组),清热解毒法组(B组),宣气化湿法组(C组),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同时检测血脂4项(TC、TG、HDL-C、LDL-C)变化。结果:A组症状表现相对较轻,TC、TG、LDL-C较湿热证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HDL-C升高明显(P<0.01)。B组TG降低不显著,B组、C组HDL-C升高不明显。结论:湿热证中“湿”性致病因子的生化物质基础与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特别是与TG升高密切相关;清热祛湿法组较其它两组有更好的调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