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亦称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6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约为5%,而在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为20%。在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以渐进性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和语言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工作、生活及社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2])。而今,我们正普遍面临着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对AD的预防及治疗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及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2.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剂当中,与不同药物配伍,其功效和治疗作用亦各异。本文从发汗解表以治疗伤寒表证;开宣肺气,止咳平喘以治疗各种咳喘证;利水消肿以治疗水肿证;温散寒邪治疗经脉诸证;解表散邪治疗风疹瘙痒等皮肤病五个方面论述了麻黄在方剂中的功效及配伍意义,以资同道临证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缺血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集210例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维吾尔族89例、汉族121例)中医证候信息,根据缺血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并观察其证候组合形式和演变规律。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维汉两族患者AP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二者中医证候组合形式之基因型,探讨不同位点多态性之间的差异及两族患者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间的关联性。结果 (1)维吾尔族缺血中风患者以痰湿证为主体、汉族以气虚证为主体;维吾尔族患者发病急性期之中后期以两证相兼为主,汉族以三证相兼为主。(2)维吾尔族急性缺血中风患者APN基因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与其中医证候间无关联性,而汉族患者APN基因rs6444175G/A、rs1501296G/A位点各基因型与中医证候组合相关;维汉两族患者APN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医证候均无关联性。结论维汉两族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布,其中医证候组合与APN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对开展<肿瘤病理学>讲座的效果.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医学专业2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讲座问卷调查.结果: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开设<肿瘤病理学>教学是认同的,但在医学理论基础、讲座内容及授课方式上尚存在问题.结论:对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肿瘤病理学>教学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水平,开阔研究生视野,符合中医学研究生高等教育专业改革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西北燥证外感病因六淫构成情况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寻中医学六气与实际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西北燥证外感病因之六淫构成,为该证的病机与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及全国相关气候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淬取公因子,拟合其负荷结构并根据中医病因理论加以六气赋名,计算各地六气气化值,结合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六淫与西北燥证的病因亲疏关系。结果:南疆燥气气化值最高,北疆、甘肃、青藏、内蒙古、宁夏等区次之,两广华南、浙闽华东南、川渝西南等区最低;湿气气化值恰与之相反;暑气、寒气、火气、风气气化值则分别以两广浙闽、东北北疆、南疆、山东为高。和田、哈密、伊犁、鸟鲁木齐之燥气气化标准值居六气之首;吐鲁番火居第一,燥居第二;新疆五地湿气:暑气殊少;相反,乐山、上海湿一而暑二,燥气最低。同时,西北燥证罹患率又与燥气气化值呈显著正相关,和田燥气值最盛,其燥证罹患率亦最高。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探讨六淫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具有明显优势;新疆及西北地区燥气最盛;西北燥证外感病因首推燥邪,次责火邪,亦关乎风寒二邪。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65岁。以阴囊右侧腔渐进性胀痛半年,于2005年1月5日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2月因腹痛伴呕吐间断发作5个月入住我院。腹部CT示盲升结肠占位。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气钡双重造影示升结肠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粘液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7枚)呈反应性增生,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术后诊断:右半结肠癌。术后行全身化疗和DSA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7.
<血证论>是清·唐宗海所著的关于血证的专著,对后世医家血证的治疗影响颇多,结合到具体现代医学病种,血液系统疾病多与血证相关,本文选择了<血证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专著,运用中医方剂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药物功效与当代血液病专著及文献中血证的药物功效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在药物功效方面的异同,客观评价<血证论>对当代血液病血证中医方药的影响,继承理论精华,挖掘有效方药,为血液病中医治疗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体外冲击渡碎石(ESWL)术后肾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ESWL术前不做任何处理,余30例在ESWL术前1 h给予SOD 8 mg臀部肌肉注射(SOD组).碎石后1 h行术肾MRI扫描,获得图像以了解肾脏损伤情况.分别于ESWL术前、术后1 d、术后7d留取尿样标本,测定2组患者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白蛋白(Alb)及尿IgG浓度.结果 SOD组碎石术后1 h肾损伤发生率为33%(10/30),对照组为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8,P<0.05).SOD组患者碎石后1 d尿NAG、β2-MG、Alb及IgG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19、60.945、28.191和17.983,P均<0.01).结论 在ESWL过程中存在氧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加用SOD可有效地抑制这种损伤,从而对受治肾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使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12月20日。由5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应用AMSTAR声明清单对纳入的所有系统综述文献逐一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17篇系统评价,5篇Meta分析,所有文献在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方案与注册、文献的检索收集、纳入排除标准、真实性评价、数据处理及基金等几个方面;纳入的所有文献对AMSTAR声明的平均报告率为57.02%。结论:从目前平均报告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应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报告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说明目前系统评价在论文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临床证据的可靠性及临床决策的判定,提示撰写此类文章需遵照AMSTAR声明条目以提高文章报告的方法学质量。  相似文献   
30.
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传统中医思维研究方法和现代方药文献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内治方剂与中医其他基础方剂抽样对照研究,对<诸病源候论>[1]外科病证发病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和对<内经>、<圣济总录>、<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2-5]诸家外科发病思想、外科疾病病理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方剂整体有显著的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即以"散结、宣透、通利、调补"为方剂基本组合的多结构特点;突出活血行气化痰,软坚散结、温透升提、补脾护胃的用药规律.研究揭示了中医外科制方思想、辨证论治思想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