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数据,探讨真实世界亚急性甲状腺炎辨治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分析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223例,累计处方712张。涉及25种证型,164个症状,高频症状聚类后得到外感风热证、肝经郁热证、痰瘀化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等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证型拆分得到7个实性病机证素(火热、气滞、痰湿、血瘀、外风、外热、外寒),4个虚性病机证素(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及6个病位证素(肝、肺、肾、脾、心、胃)。712张处方包含282味中药,以性味苦寒、辛温,归肝经药多见,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6对,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疏肝清热,透邪解表,化痰散结,解毒利咽,凉血活血等治法。结论 本研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肝经郁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化热证、外感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清热,又要祛瘀、化痰,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2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宫颈癌患者中,74例(61.16%)患者术后发生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直径、绝经情况和留置尿管时间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2.380,95% CI:1.194~4.744)、肿瘤直径≥4 cm(OR=1.866,95% CI:1.870~2.935)、绝经(OR=1.902,95% CI:1.217~2.974)和留置尿管时间≥7 d(OR=4.010,95% CI:1.259~12.773)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年龄较大、绝经、分娩次数较多的患者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代谢综合征(MS)是伴随体重增加而出现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基础,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代谢失衡。目前西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是着眼于发病机制的某个关键环节,这种寻求单环节阻断的治疗方法,难以与代谢综合征的复杂病理机制相适应。代谢综合征是一个西医学名词,中医学古籍文献中没有“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目前中医有关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大都认为与脾虚湿盛、痰瘀内阻有关[1],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多从健脾渗湿、化痰祛瘀入手[2],而疗效却不尽满意。我们认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脾肾阳虚,痰湿内蕴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发生异常,引起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形成了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终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因缺乏统一的命名原则,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有"瘿瘤""瘿病""气瘿""肉瘿""石瘿"等多种中医病名,这些名称存在与临床实际脱节,名称不规范,概念不清,含义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与发展。陈如泉教授在总结现代医家关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中医命名的基础上,主张立足临床,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确立中医病名,并创造性地将"瘿结"与"结瘿"用于对甲状腺结节症状和疾病的命名。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辅助性T细胞(Th)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调节作用,探讨夏枯草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40只4~6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硒酵母组)、夏枯草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予以常规饲养,模型及药物组大鼠予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Tg)注射及高碘水喂养造模,造模后药物组大鼠分别予以硒酵母及夏枯草的生理水溶液灌胃,干预6周后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SH、TGAb、TPOAb、IFN-γ、TNF-α、IL-4、IL-17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TSH、TGAb、TPOAb、IFN-γ、TNF-α、IL-4、IL-17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酵母组与夏枯草组TSH、TGAb、TPOAb、IFN-γ、TNF-α、IL-4、IL-17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枯草组TSH、IFN-γ、IL-4、IL-17水平均低于硒酵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枯草可以降低AIT大鼠TSH、自身抗体及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清肝泻火方联合激素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激素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泻火方,疗程均为14周,观察2组患者眼部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突眼度、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软组织炎症评分(NOSPECS)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2组突眼度、CAS评分、NOSPE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血糖升高2例,体重增加、多毛1例;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结论:清肝泻火方联合激素综合治疗TAO急性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形式,收集我院(三级医院)IS患者出院1.5年来二级预防用药情况;收集同期在北京万寿路社区医院(一级医院)门诊处方的IS患者1.5年来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154例我院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的依从性分别为72.7%、49.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依从性分别为77.6%、70.3%;167例社区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的依从性分别为79.0%、29.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依从性分别为93.2%、96.6%。结论IS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脂、降压、降糖药物的应用都未达标,其中降脂药依从性依从性最差,社区医院尤为明显。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I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存在差异,医疗付费方式、医生未予处方分别是三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影响依从性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
1 介人疗法 介入疗法是用经皮穿刺(超声引导下)或插管通过动脉血流将药物输注至肿瘤内起直接杀伤作用或注射栓塞剂阻断动脉血流引起肿瘤缺血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损伤不大的一种治疗方法。 1.1 注射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常选用丝裂霉素10~20mg或阿霉素40~60mg,或5-FU 0.5~1.0g,与40%碘油乳化为混悬剂,通过肝动脉注射至肿瘤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阻断肿瘤近旁小血管血运,起到局部化疗栓塞效果,使肿瘤细胞大片坏死,此疗法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适应症广的特点,凡无手术适应症,癌灶占肝体积70%以下,门脉主干无癌栓者皆为治疗对象,有统计表明此疗法1年生存率为80.8%,2年者53.7%,AFP可长  相似文献   
100.
牧亚峰  向楠  左新河  余欣然  赵勇  陈继东 《中草药》2021,52(11):3269-327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硒酵母(36μg/kg)组及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160、320、640 mg/kg)组,每组8只。采用高碘水喂养联合sc猪甲状腺球蛋白与弗氏佐剂诱导AIT大鼠模型,造模后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6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ies,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结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 Ig 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白芍总苷能够显著降低AIT大鼠血清中TGAb、TPOAb和TNF-α水平(P0.001),显著升高血清中IL-10水平(P0.001),减轻甲状腺滤泡损伤及结肠黏膜病变程度,改善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s Ig A水平(P0.05、0.01、0.001),显著升高结肠组织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P0.01、0.001),降低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指数,显著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P0.001),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P0.001),显著升高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和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相对丰度(P0.05、0.001)。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通过调节AIT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改善肠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发挥治疗AIT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