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五声”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五声”服务标准(即回答声、道歉声、感谢声、问候声、交待声),提高认识并逐项落实,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在服务实施前后采用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相关项目的比较。结果 “五声”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和门诊护士的自身素质。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五声”服务有利于提高门诊人性化服务水平,是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和形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2.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又名青蒿,是中国传统中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是一种含过氧桥基团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能有效抗疟的药物。很多理化因子例如盐分、水分、光照、植物激素等均能诱导黄花蒿中次生代谢产物青蒿素的合成,温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长因素对青蒿素的合成也有极大地影响。该文旨在研究高温诱导对黄花蒿中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将黄花蒿幼苗放置在25,40℃条件下,分别在0,3,12,36 h后取样,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各个样品中的青蒿素含量;提取样品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青蒿素合成途径及竞争途经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40℃处理3,12,36 h后,青蒿素质量分数分别提高20%,42%,68%;FDS,ALDH1,CYP71AV1和ADS的表达量分别上调4. 3,3. 3,2. 5,1. 9倍,SQS和BPS的表达量下调了37%和90%。综上,高温可以通过促进青蒿素合成途径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并且抑制青蒿素竞争途径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研究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的途径和机制,探讨T淋巴细胞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斑秃和正常组织皮损中CD4、CD8、FasL 和穿孔素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D4、CD8阳性表达,FasL 和穿孔素阴性表达.在斑秃皮损中CD4、CD8、FasL均阳性表达,而穿孔素为阴性表达.结论:T淋巴细胞在斑秃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T 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FasL结合途径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参与了斑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4.
银屑病中Fas、FasL和穿孔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中Fas、FasL和穿孔素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和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银屑病皮损中Fas、FasL和穿孔素进行检测。结果:在银屑病组织中Fas、FasL和穿孔素均阳性表达。结论:在银屑病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L和穿孔素两条途径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5.
口腔鳞癌中RECK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RECK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基因和MMP-9蛋白在60例口腔鳞癌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EC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67%,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ECK和MMP-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3.266,P<0.05)。④RECK和MMP-9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RECK及MMP-9的异常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CK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达到抑制口腔鳞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光强对川贝母生长发育和总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草药》2009,40(9):1475-1478
目的 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川贝母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和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光强度,观察不同光照强度(3 000、6 000、9 000和12 000 lx)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的量.结果 6 000 lx贝母生长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总生物碱量也较高.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干物质量积累量均大幅度降低.不同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6 000 lx的光照强度较适宜川贝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7.
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 ,评价 2型DM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0 0例 2型DM患者和 4 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 R)评定及事件相关电位 (ERP)测定 ,分析其认知功能、P3 0 0 波的潜伏期 (P3 PL)与病程、治疗状况和糖化血红蛋白 (GhbA1)的关系。结果  2型DM组MMSE和WMS 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N2 PL和P3 PL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 (P <0 0 0 1) ,且与MMSE和WMS R呈负相关 (r =- 0 5 13,P <0 0 1;r =- 0 898,P <0 0 0 1)。病程≥ 10年组患者的P3 PL长于病程 5~ 10年组 ,后者又长于病程≤ 5年组 ;未治疗和未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P3 PL长于正规降糖治疗者 (P <0 0 1) ;GhbA1与P3 PL呈正相关 (r=0 718,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ERP和其他量表一样能反映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 ;2型DM的病程、治疗以及血糖控制状况均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性、膜脂流动性的改变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激光衍射法和荧光偏振法测定了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膜脂流动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DI及膜脂流动性下降,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膜脂流动性与MDA含量呈负相关,与SOD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是导致红细胞DI降低的重要因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可能会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  相似文献   
109.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3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丽  谈必龙 《重庆医学》2002,31(12):1218-1219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 1993~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14 3例。结果 本组 14 3例中手法复位者 2 8例 (占 2 0 % ) ,手术探查者 115例 (占 80 % ) ,其中疝内容物为肠管者 10 3例 (占 89% )。手法复位后肠穿孔者 3例 (占 2 % ,均为手法复位后 9h内出现气腹症 ) ,术后应激性溃疡者 1例 ,术后中毒性肠麻痹 1例 ,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 ,应准确判断病情 ,如能手法复位可采取复位处理 ,手法复位成功后应观察 6~ 8h ,防止肠穿孔的发生 ,以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如不能手法复位 ,积极手术探查 ,术中认真仔细 ,术后多能取得好的疗效。对于 <1月的小婴儿 ,以积极手术探查为首选治疗方案 ,不要盲目试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在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的临床诊断价值;对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斜形切除吻合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HD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确诊并行了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或肠造瘘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HD 192例,收集其病案资料,并行根治术中期随访,评价其肛直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192例 HD患儿中,139例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53例行肠造瘘术。术前诊断依据典型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钡剂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和直肠吸引活检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0.1%、92.1%、97.9%。66例(60.5%)获中期随访,小肠结肠炎2例(3.0%),污粪2例(3.0%),无便秘复发、大小便失禁、肛门狭窄,男性患儿均有阴茎勃起现象,生长发育与正常婴幼儿相当。门诊随访25例,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15例钡剂灌肠检查显示肠道形态恢复良好;直肠肛管测压11例,10例(90.9%)肛门松弛反射恢复正常,1例未见松弛反射。结论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作为3月内婴儿 HD术前诊断的金标准;经肛门直肠结肠斜形切除吻合术设计符合生理,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适合0~3个月小婴儿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