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异常的差异。方法在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205例,其中糖尿病组93例,非糖尿病组112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碱性磷酸酶及钙化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iPTH、25(OH)D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1),钙化评分水平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 <0.05),高磷血症发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5)。结论糖尿病MHD患者具有较低的血清iPTH,25(OH)D水平,血管钙化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52.
颈内静脉血栓是颈内静脉插管长期留置的并发症之一,但由颈内静脉血栓致透析患者出现难以纠正的严重失衡综合征者少有报道,现我科收治的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的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人员发现,引发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与环境及社会污染加重密切相关。
同时,新的疾病不断在人群中出现,症状通常表现为模糊不清,似过敏,又像中毒,更多的是精神或神经症状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常出现疲乏、头痛、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或脏器功能紊乱,如:腹泻、腹痛、血压升高、心悸胸闷等反应。环境医学专家称它为“环境怪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3种抗高血压药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交叉设计,每一位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均随机接受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每一阶段结束后需停药1周进行洗脱,进而转换药物进入下一阶段。在入组时、治疗期结束时和洗脱期结束时,采用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SphygmoCor)测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本试验共有17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受试者的外周收缩压、外周舒张压和外周脉压的影响是相似的(P0.05);3种抗高血压药物对中心收缩压、中心舒张压和中心脉压的效果也是相似的(P0.05)。中心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随访结果显示,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增强压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9)比(9.4±7.4)比(5.4±6.2)mm Hg,P0.05];两两比较中,缬沙坦较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更好地降低受试者的增强压(P0.05)。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影响是相似的[(8.82±1.03)比(8.56±1.20)比(8.67±1.60)m/s,P0.05]。结论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压、中心血压及cfPWV具有相似的效果;缬沙坦较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更好地降低受试者的增强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对代谢、血管结构和功能及夜间睡眠各时期平均心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筛查高血压病因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HI<5次/h)、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AHI5~<15次/h)、高血压合并中度OSAHS组(AHI16 ~<30次/h)、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AHI>30次/h)4个组。整理4组患者年龄、腰围、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颈-股动脉脉搏波波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参数等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上诉因素是否加重OSAHS程度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夜间睡眠各期心率与OSAHS的关系。结果 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颈—股动脉脉搏波波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AHI、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全程、醒时、睡时、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 (NREM) 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夜间全程、醒时、睡时、NREM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都与AHI呈正相关(β=0.344, P=0.000;β=0.490,P=0.000;β=0.300,P=0.001;β=0.306,P=0.001;β=0.293,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β= -0.312, P=0.000;β= -0.345, P=0.000;β= -0.328,P=0.000;β=-0.331,P=0.000;β=-0.331,P=0.000;)结论 重度OSAHS加重高血压患者发生代谢紊乱及血管重构;全程、醒时、睡时、NREM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随着OSAHS病情加重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首要病因,本课题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表达变化显著蛋白,探索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精索静脉曲张实验组。实验组大鼠施行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术来诱导产生精索静脉曲张,对照组行假手术作为阴性对照。30d后,收集全部大鼠的左侧睾丸。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两组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情况,进而比较两组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寻找两组大鼠睾丸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点,然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鉴定(MALDI-TOFMS)。结果双向凝胶电泳结果显示21个蛋白质点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有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升、13个下降,这些蛋白功能涉及蛋白质合成、加工、降解,基因表达调控,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凋亡,自由基代谢等。Tunel证实实验组大鼠睾丸中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本实验筛选出14—3—3e、hnRNPF以及LZTFL1三种蛋白与凋亡相关。结论蛋白组学筛选出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并进一步证实精索静脉曲张促进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其中相关凋亡蛋白对揭示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男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56例,检测患者血25(OH)D水平,根据患者血25(OH)D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缺乏组49例、不足组69例和正常组38例。随访时间为40个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结果随访40个月后,156例中死亡26例(16.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3例。缺乏组死亡15例(30.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9例;不足组死亡8例(11.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3例;正常组死亡3例(7.9%),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缺乏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分别与不足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25(OH)D≤15 ng/mL是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未矫正(RR=4.43,95% CI:1.28~15.32,P<0.05)和矫正(RR=4.92,95% CI:1.23~19.66,P<0.05)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结果均显示25(O H )D≤15 ng/m L是全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未矫正时25(O H )D≤15 ng/mL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RR=8.12,95% CI:1.04~64.15,P=0.047)。结论 MHD患者25(OH)D水平普遍偏低,25(OH)D≤15 ng/mL为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穴位和非穴位氧分压和钙离子浓度在体实时监测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穴位与非穴位中氧分压和钙离子浓度的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传感针,在体监测8只山羊的大肠俞、肝俞和关元俞及其对应的非穴位点的钙离子浓度;并监测肝俞和后三里及其对应非穴位点的氧分压。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穴位和非穴位钙离子浓度和氧分压的差异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的钙离子浓度和氧分压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都高于非穴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传统的针灸穴位具有高氧分压和高钙离子浓度特性。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