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670例胆囊纤维化患者中有24名(3.6%)在25年后发展为有症状的胆囊疾病,其中有4例为16岁以下患者。有4例的临床表现是少见的,1例患急性胆管炎;2例为弛缓性胆囊,其中1例需作胆囊切除术;另1例因阻塞性黄疸作腹部探查时发现胆囊管癌。20例患胆囊结石,其中15例行胆囊切除,有1例术后出现肺的病变。原有典型胆绞痛的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6年后发生了肝内结  相似文献   
92.
诊断及治疗性ERCP在肝胆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生长抑素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方法 42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ERCP、B超和CT检查;ERCP和EST诊治肝胆管结石64例75例次;62例次患者分别于ERCP和EST术前和/或术后应用奥曲肽或施他宁后检测血尿淀粉酶.结果 B超诊断率为26.20﹪;CT诊断率为66.70﹪;ERCP诊断率为97.60﹪.75例次行ERCP或EST,成功70例次,失败5例次,成功率93.33﹪.36例EST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19例;33例取石成功.胰管显影30例,占40.00﹪.8例术后放入鼻胆管引流(ENBD).并发症为ERCP和EST后胃肠道出血2例(2.67﹪),急性胆管炎1例(1.33﹪),急性胰腺炎2例(2.67﹪).用奥曲肽后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7.24﹪和34.48﹪;用施他宁者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8.75﹪和25.00﹪;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64.71﹪和70.58﹪.奥曲肽组和施他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5);施他宁组与奥曲肽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淀粉酶血症主要发生在术后6 h内.结论 ERCP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高,EST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奥曲肽和施他宁可以减少术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增强T1WI FLAIR(cT1F)序列MR图像在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海军总医院15例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了MR平扫(T1WI,T2WI)、cT1F、SWI扫描,重点观察各序列对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脉络丛扩大、柔脑膜异常、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评价其显示能力.结果:对于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方面SWI优于cT1F扫描和常规MR扫描,而对于脉络丛扩大及柔脑膜异常的显示,cT1F扫描要优于SWI序列.结论:SWI和cT1F扫描可以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它们与常规MR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准确地对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4.
本文探讨了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重组干扰素a-2b(IFN)及白细胞介素2(IL─2)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IFN和IL─2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核分裂,发挥丝裂原作用。PHGF则抑制细胞增殖和核分裂,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性,其培养上清羟脯氨酸(HYP)水平降低。提示PHGF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产生HYP的分泌作用,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P<0.01。讨论肝纤维化早期,细胞因子网络异常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2〕。据CgajaMJ氏研究,IFNγ可减少胶原mRNA水平,抑制肝内纤维的产生〔3〕高春芳等报道,IFN可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和T3细胞增殖,其机制不清〔4〕。IL─2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报道,慢性乙肝病人IL─1活性增强,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其IL─2活性低下,与肝纤维化无相关性。〔5〕。本文结果表明,IFN和IL─2单独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均促进细胞分裂,使其数量增多,核分裂明显增多,并使线粒体数量增多。线粒体的增生,可活跃细胞的生物氧化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其代谢和分化,从而发挥丝裂原的作用。HYP是体内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其含  相似文献   
95.
96.
为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TIL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后,TIL吸附、包绕和吞噬自体和EBL-7402肝癌细胞,促使肝癌细胞凋亡.接受TIL治疗的肝癌术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IFNγ)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与单纯手术治疗组比较,TIL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肝癌术后应用TIL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望为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刺五加叶皂甙对肝癌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SS)抑制宿主肝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BABL/c小鼠腹腔内注射Hep G2肝癌细胞,10d后给予ASS腹腔注射,8周后处死小鼠,取瘤称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SS对移植肝癌组织nm23-H1和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抑瘤率,观察ASS对肝癌细胞在小鼠腹腔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当ASS剂量为0.25,1.00mg/kg体重时,抑瘤率分别为45.43%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颅脑MRI及^1H-MRS的代谢变化。方法 22例经神经心理测试诊断为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和13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MRI、^1H-MRS扫描,^1H-MRS兴趣区为双侧基底节。结果 22例患者中17例双侧基底节在T1WI上可见高信号,NAA/Cr值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I/Cr和Cho/Cr值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L:P〈0.01;R:P〈0.01)。结论 T1WI高信号是诊断轻微肝性脑病较为特征性征象,1HMRS能够无创性观察到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脑代谢异常,有助于揭示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胸腺蛋白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雷尼替丁联合胸腺蛋白对39例胃溃疡和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6周,与单用雷尼替丁组的愈合率和内镜下再生粘膜成熟度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合用胸腺蛋白治疗6周,胃溃疡愈合率为84.5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91.30%,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指数(Sc百分比)为41.0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Sc百分比为43.47%,均显著高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蛋白能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