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21例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放射性早期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3.8%,对照组为76.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52.3%。膀胱放射性早期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9.1%,对照组为61.9%,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4.7%,对照组为36.4%;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可以取得与常规治疗相似的局控率,但能明显降低放射反应,避免了繁杂的腔内治疗操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索近10年有关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中2011—2020年发表的关于神阙穴隔盐灸临床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结果:根据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到98篇神阙穴隔盐灸相关文献,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9篇,涉及35个病种;其中内科疾病的研究最多(共21篇),占总纳入文献的42.86%,且主要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其次为妇科疾病(文献数9篇),其余依次为其他疾病、儿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结论:神阙穴隔盐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主要以治疗阴证、虚证、寒证为主,且不良反应少见。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疾病上,对于预防疾病、强身保健方面的研究极少,同时在作用机制方面的探讨也较为少见,因此需要在预防、保健以及现代作用机理等方面对神阙穴隔盐灸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阅针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其近10年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在2012年—2021年间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结果进行梳理、总结。结果 在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中,针灸疗法多样,包括普通针刺、电针、艾灸、穴位注射、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及综合疗法等等,且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中,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无成瘾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锥形束CT引导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在乳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位置精度保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三维方向的摆位数据,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后得出两者间的误差数据,对误差予以校正后行精确治疗。结果:经锥形束CT扫描并校正后,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的位置误差值分别由(1.7±3.25)mm、(0.9±1.27)mm、(2.1±4.31)mm下降至(0.6±1.38)mm、(0.2±0.72)mm、(0.8±1.65)mm。结论:CBCT对于乳腺癌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时2种体位固定方式的误差值,以选择出较佳的提高摆位精度的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为2组,一组用真空垫固定,另一组用热塑料膜固定,各10例,所有患者分别在调强放疗前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验证,比较2组摆位误差值。结果:在头脚、左右、腹背方向误差值,真空垫组分别为(2.5±0.926)、(2.7±0.725)、(2.4±0.839)mm,热塑料膜组分别为(3.9±0.805)、(3.6±0.782)、(2.8±0.772)mm。真空组在头脚、左右方向的误差值比热塑料膜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使用真空垫固定体位更能提高摆位重复性,提高摆位精度,尤其适用于体型偏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外偏振光结合手法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neck pain,NN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青年NNP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中青年NNP患者70例,根据诊疗卡号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肉硬度、肌张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5、34例患者获取了有效的研究数据。研究结束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为(3.13±1.21)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为(27.16±10.25)分,研究组VAS评分为(2.60±0.72)分,NDI指数为(16.36±8.56)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侧上斜方肌、头夹肌硬度及张力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除右侧头夹肌的肌张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2年,治愈64例,好转4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术后随诊6~24个月,术后鼻腔黏连6例,黏连部位主要发生在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主要为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结论:慢性鼻窦炎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加强术后护理管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10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联合组各52例。手术治疗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手术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手术治疗组高,P0.05;联合组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手术治疗组短,P0.05。结论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患者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托架与体膜联合固定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6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用乳腺托架与体膜联合固定,在放疗前应用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r,OBI)获取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图像,用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出二者间的误差值.结果: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6±0.783)、(3.0±1.027)、(1.6±0.872)mm,摆位误差>5 mm的百分率分别为16.5%、20.7%、9.1%.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乳腺托架与体膜联合固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尤其在Z轴(腹背方向)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肌训练,1次/d,5次/周,30 min/次,持续6周;实验组在常规呼吸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1次/d,5次/周,20 min/次,持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使用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定,使用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以及膈肌超声行膈肌动度检查评估呼吸肌力,使用6 min步行试验进行运动评估。各指标治疗前后的评定均由同一人完成。结果 经过3周的抗阻呼吸肌训练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FEV1(%)、FVC、MIP、MEP、膈肌动度、6 min步行距离各项数值都出现增加(P<0.05);经过6周的训练后,与治疗3周后相比,两组的FEV1(%)、FV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