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患儿女,9岁,因颜面部及双足背包块4个月就诊于西南医院皮肤科.患儿于2007年11月初出现双侧膝、踝及腕关节肿胀,伴痛,面部和双足背出现包块,迅速增至鸡蛋大小,边界不清,质地偏硬.  相似文献   
112.
患儿女 ,1986年 10月出生。 1988年 8月无明显诱因尿道口出现溢液 ,有时呈脓性 ,有时变清亮 ,尿道口稍红 ,微痛 ,不伴发热。皮肤科情况 :外阴发育正常 ,尿道口稍红肿 ,有清亮液体溢出。尿拭子涂片可查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和脓细胞 ,双球菌在脓细胞胞外 ,淋病奈瑟菌培养阴性。妇科检查排除阴道炎 ,怀疑“淋病”。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注射”后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以上症状反复发作 ,平均 3~ 5个月发作 1次。 1995年 12月 ,行B超、逆行泌尿系统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 ,结果右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 1996年 1月施行右侧副肾及其所属…  相似文献   
113.
患者男,46岁,二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腹股沟出现肿块伴隐痛,无发热、畏寒,不伴黄疸,双下肢活动不受限。双侧腹股沟抓破后出现渗液、溃疡。院外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溃疡,用头孢菌素(具体药名不详)治疗一月余无效,溃疡加深,脓性分泌物多,味臭,夜间高热,体重进行性下降。既往有非婚性接触史多年,性伙伴均为女性,无其它疾病。体检:体温3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  相似文献   
114.
陈定潜老师多年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多为"阴黄",病机是肝郁湿阻脾困,宜采用疏肝通络、醒脾除湿法,方药为肝脾疏络饮,治疗中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1例在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无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此法治疗而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15.
白念珠菌芽管法药敏试验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药物对白念珠菌芽管抑制试验方法,建立一个对白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的新方法。方法 在白念珠菌血清芽管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将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血清混合,再接种一定菌量的菌液,置37℃温箱孵育2~3h(不超过3h)观察白念芽管生长情况,最终评估该药对白念芽管的抑制程度。结果 共用5种药物,其中黄连、姜黄、桂皮3种为常用中药,均对白念菌芽管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另2种为常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ECZ)和二性霉素B。实验证明黄连抑制芽管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25μg/ml;姜黄抑制芽管的MIC为62.5μg/ml;挂皮抑制芽管的MIC为500μg/ml;二性霉素B抑制芽管的MIC为5μg/ml;ECZ2mg/ml仍有芽管生长,其生长程度、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 本实验方法作为对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的一个新方法探讨,虽然所试药物的抑菌作用MIC浓度与以往的报道相似,但该药敏试验方法简单、快速,并有利于临床即时粗筛白念珠菌抗菌药物,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报告1例顶泌汗腺汗囊瘤.患者男,60岁.左下眼睑结节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一囊肿结构,囊壁由2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部分上皮细胞可见断头分泌.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HT5"SS〗探讨HIV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与HSV1TK融合表达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HT5W〗方法:〖HT5"SS〗 合成编码HIVTat47~57(Tat 11)的2条寡核苷酸单链,两端分别引入BamHⅠ和Hind Ⅲ 两个酶切位点,退火形成寡核苷酸双链,1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退火效果;以rpAs16Dr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SV1TK基因,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将含pET32cTat 11TK的BL21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蛋白Tat 11TK的膜结合特性,蛋白印迹技术分析该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检测和分析TK/GCV、Tat 11TK/GCV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 〖HT5W〗结果〖HT5"SS〗: 表达产物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60 700左右显示条带,符合Tat 11TK与表达标签融合蛋白的理论值,并证明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通过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获得的Tat 11TK重组融合蛋白,经免疫组化证实能结合到肝癌细胞表面,蛋白印迹结果说明Tat 11TK能有效穿过细胞膜进入HepG2细胞内,同时应用低浓度前药更昔洛韦(GCV,150 μmol/L)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HT5W〗结论〖HT5"SS〗: Tat 11TK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具有较强的穿膜能力和前药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8.
抗CD71人-鼠嵌合抗体对活化淋巴细胞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对活化淋巴细胞效应的影响 ,并与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比较。方法 以丝裂原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为靶细胞 ,测定嵌合抗体和鼠源性单抗对其增殖抑制率 ;在新鲜补体存在下 ,测定补体依赖性嵌合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效应(CDC)。以EBV转化的B细胞为刺激细胞 ,测定两种抗体对其诱导的同种异体PBMC的增殖抑制率 ;以同种异体的PBMC为刺激细胞 ,测定两种抗体在单向、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中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嵌合抗体和鼠源性单抗均可明显抑制丝裂原诱导的PBMC的增殖反应 ,且二者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其抑制作用随抗体浓度增加而增强 ,PBMC和丝裂原共同孵育 12h后加入抗体的增殖抑制效应最明显 ;在新鲜补体存在下 ,嵌合抗体对丝裂原诱导增殖的PBMC具有CDC作用 ,而鼠源性单抗CDC作用较弱 ;两种抗体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嵌合抗体组抑制率明显高于鼠源性单抗组 (P <0 .0 5 )。结论 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其效应 ,其作用明显强于抗CD71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了解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mRNA及蛋白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金葡菌肠毒素B(SEB)刺激PBMC体外增殖,采用原位杂交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寻常型现患者PBMC中CTLA4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中CTLA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人,其中进行期更弱于静止期。结论 CTLA4在银屑病患者PBMC中的表达缺陷提示CTLA4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0.
Ramsey-Hunt综合征合并同侧三叉神经带状疱疹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 ,产生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的三联症 ,称之为Ramsey Hunt综合症[1] 。但三叉神经同时受病毒累及的情况很少见。现将近期我科收治的 2例报告如下。  病例 1:患者张×× ,男 ,70岁 ,退休干部。因左面部、耳部疼痛 ,水疱伴左侧面部运动异常 2 4d入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 :左侧面部轻度肿胀 ,其上有片状红斑及散在糜烂、结痂 ,左耳廓、外耳道口有结痂。左侧额纹消失 ,左鼻唇沟变浅 ,伸舌左偏 ,鼓腮不能 ,左侧听力下降 ,左眼睑闭合不全 ,伴流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