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报道了免疫荧光菌团法快速鉴定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标本的检脸结果.265份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为:荧光菌团阳性率占总阳性标本的90.7%、培养法占54.7%,两者符合率为45.4%.实践证明.用此法鉴定白念珠菌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而且可取得活菌作进一步研究、因此f}适合代般实验室采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且符合条件的77例肝衰竭患者简单随机抽样分入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变化情况,以及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患者菌群丰度有显著差异(P <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减少,变形菌门增加,在属水平上克雷伯氏菌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属增多。经β多样性分析,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P <0.05);经LEfSe分析,试验组治疗后患者肠道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升高,克雷伯氏菌属、埃希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表现为条件致病菌增多、有益菌减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肠道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条件致病菌属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39岁,全身皮肤反复出现丘疹,结节伴轻度瘙痒12年,患者于1990年始额部出现少量散在斑丘疹伴轻微瘙痒,其后2年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出现皮色或淡红色丘疹、结节、皮疹从米粒至蚕豆大小不等,部分皮疹可在半年至2年左右消退,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疹自发消退与新发交替出现现。曾在国内多家医院诊治,曾诊断为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介绍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探讨该菌的培养、鉴定特点。方法通过真菌直接镜检、大培养、小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染色观察。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早期培养菌落比较典型。晚期菌落颜色变化较多。37℃培养,镜下多呈鹿角样或杆状的粗短菌丝。涂片、组织学检查易与其他青霉菌、内脏利氏曼小体、组织胞浆菌等混淆。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真菌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106.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双下肢皮疹伴疼痛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出现斑疹、斑片,呈淡红色或紫红色,直径0.5~2.0cm,散在分布,部分皮疹呈环状、半环状,无疼痛及瘙痒,未予治疗。2个月前因打球不慎摔伤后,双侧踝关节内、外侧出现皮肤溃疡,溃疡表面可见渗血,无水疱及血疱,当地医院以“毛细血管扩张性皮病”予以口服维生素C、火把花根、复方芦丁等(具体用法及用量不详)治疗20余天,皮损未见好转,逐渐蔓延至双足背,弥漫性分布,且出现少许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疱液清亮,破溃后可见渗液、结痂,无血疱,并伴有双小腿疼痛。1月前当地医院以…  相似文献   
107.
白念珠菌孢子相、菌丝相胞壁提取物SDS-PA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shman等认为,白念珠菌孢子相向菌丝相转变,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有质和量的变化。我们采用梯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临床分离的6株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带芽管的孢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重庆及邻近地区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总结952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分型、皮损颜色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太田痣患者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2.5.先天发病占56%,后天发病出现儿童早期及青少年期两个发病高峰。少数患者可与鲜红斑痣(0.53%)、伊藤痣(0.32%)等并发,有家族史者占0.84%。以Ⅱ、Ⅲ型最多见,Ⅳ型最少.皮损颜色可有褐色、青灰、黑褐、蓝紫色的变化,皮损面积大小与颜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太田痣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轻重分型上具有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9.
110.
患者男,37岁.因外阴黑褐色疣状斑块16年于2009年9月就诊.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阜部有一粟粒大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就诊.此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厚形成一蚕豆大斑块.大约13年前患者发现阴茎根部有两颗粟粒大黑褐色丘疹,此后上述3处皮损逐渐发展,患者仍未诊治.近1年来,阴阜部皮损增生至鸽蛋大,阴茎根部皮损逐渐突出表面呈鸡冠样,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