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建  廖艳研    潘沛江    黄耀锋  黄倩妮  李卓昕  宁传艺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现代预防医学》2020,(12):2211-2214
目的 了解广西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识认知和行为执行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行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489份,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为79.6%,生物安全相关行为执行率为76.3%。防疫科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人员,行政科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最低(P<0.05);接受过生物安全岗前培训的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生物安全岗前培训(OR = 3.483,95%CI:2.174~5.581)、知晓生物安全知识(OR = 1.821,95%CI:1.091~3.040)的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相关行为执行率高于对照;护士(OR = 3.841,95%CI:1.221~12.082)及临床医师(OR = 1.855,95%CI:1.050~3.277)生物安全相关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公共卫生医师。结论 广西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加大生物安全岗前培训力度,支持和促进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控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技术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M)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5只/组)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M分生孢子悬液、生理盐水。将BV2细胞和N2a细胞均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TM感染组加入TM分生孢子悬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2)建模成功后,取小鼠脑皮层组织进行RNA-seq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 4.1.2软件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等。取两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及两组BV2细胞、N2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富集通路相关DEGs、促炎因子进行体内体外验证。结果 (1)共获得871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73个、下调基因49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最大的通路为氧化磷酸化通路(Q=9.60×10-3),基因数目比例最大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多种疾病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突触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和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贵港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OFSWs)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人群梅毒防控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0-2016年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贵港市各女性性工作者(FSWs)哨点抽取调查对象,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FSW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匿名咨询调查,同时采血检测其梅毒等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贵港市2 851名OFSWs,以在婚/同居、外省户籍、汉族、小学文化程度以及低档场所来源为主,中位年龄41(四分位间距:38~45)岁。2 851名OFSWs中,梅毒、HIV和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3%、2.84%和1.89%;有5.02%在最近一年诊断过性病,88.46%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57.42%在最近一个月的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和同伴教育干预服务的OFSWs分别为87.93%和34.86%。多因素分析发现,低档场所、壮族、文盲、年龄≥ 35岁、未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干预服务、HIV和HCV抗体检测阳性为OFSWs感染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贵港市OFSWs梅毒感染情况严峻,低档场所、壮族、文盲、年龄≥ 35岁、未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干预服务、HIV和HCV抗体检测阳性的OFSWs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应加强该人群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等干预服务,提高该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对梅毒、HIV和HCV等性传播疾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池市辖区内不同场所档次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推断安全套使用情况,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对安全套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011—2015年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10 867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95.69%,2011—2015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场所档次提高而增大(趋势χ2=53.72,P<0.01)。安全套使用频率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来自高档场所(OR=3.034,95.0%CI=2.410~3.818)和中档场所(OR=1.807,95.0%CI=1.639~1.992)者较低档场所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OR=1.403,95.0%CI=1.183~1.665)较初中及以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另外,艾滋病知识作答全对(OR=2.521,95.0%CI=2.291~2.773)、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OR=2.019,95.0%CI=1.568~2.599)、接受过同伴教育(OR=1.538,95.0%CI=1.365~1.733)均为安全套使用的促进因素。而年龄在40岁以上(OR=0.835,95.0%CI=0.737~0.945)则为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安全套的使用主要受调查对象自身文化程度及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针对低档场所以及中年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冰毒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的作用。方法将巨噬细胞按单纯随机分组原则分为:(1)冰毒+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处理组,(2)冰毒处理组,(3)SCH23390处理组,(4)病毒对照组。先用浓度为10-5mol/L的SCH23390预处理(1)、(3)组1h,再用10μmol/L的冰毒处理(1)组24h,同时用10~mol/L、10μmol/L及2.5×10-4mol/L的冰毒处理(2)组24h,然后每组加入等量的HIV-1进行感染,于感染的第4、6、8、10d取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HIV-1 p24抗原,比较各组之间抗原表达量差异。结果HIV-1感染巨噬细胞第4、6、8、10d,病毒对照组的p24抗原表达量均低于3个不同浓度冰毒处理组(均有P〈0.01);且各浓度冰毒处理组的p24抗原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的倍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4,P〈0.001);而冰毒+SCH23390处理组、SCH23390处理组分别与病毒对照组HIV-1p24抗原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冰毒能够促进HIV-1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冰毒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被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阻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HIV/AIDS)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6年建立的贵港市AIDS防治数据库中存活的HIV/AIDS者,对愿意接受调查的194人进行问卷访谈,总结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固定性伴的HIV/AIDS者共178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1.5%(145/178).年龄为40~<60岁的HIV/AIDS人群倾向于在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P<0.05),而固定性伴HIV检测结果阴性者则倾向于不使用安全套(P<0.05).结论 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需加强对固定性伴HIV阴性的家庭安全套使用的行为促进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及疫情期间群众的网络关注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14日前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分析该省疫情时空分布情况,百度迁徙(迁入)规模指数与其日发病率的相关性,以及疫情期间群众的网络关注点。结果截至2020年2月14日,福建省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数为285例,累计发病率为0.72/10万,累计治愈出院人数为66例;福建省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福州市66例(23.16%)、莆田市55例(19.30%)、泉州市46例(16.14%);各地市日新增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福建省COVID-19日新发病率与3 d前迁徙(迁入)规模指数无相关性(P>0.05);疫情期间福建省与疫情发展和个体防护相关的百度搜索指数显著升高,分别以"福建冠状病毒肺炎"和"口罩"两个词条的指数最高。结论截至2020年2月14日,福建省疫情发展速度开始放缓,防控措施有效,但部分城市发病率仍然较高,群众对疫情的关注度仍居高不下。需强化省内疫情监测与管控,通过网络及时公布疫情相关信息和百姓关注的个人防护信息。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病,可累及多个脏器,最常见于肝脏及肺脏。甲状腺是棘球蚴病感染的罕见部位,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甲状腺囊性疾病,导致延误治疗。笔者拟通过回顾1例儿童甲状腺囊型棘球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及复习国内外文献,加强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儿童甲状腺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检索2000—2021年期间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与该疾病相关的文献报告,结合病历资料与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中文数据库文献报告8篇,外文数据库文献报告22篇,共33例患者。甲状腺囊型棘球蚴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颈部出现囊性肿块,当肿物逐渐增大时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超声及颈部CT对该病诊断具有特异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结论 甲状腺囊型棘球蚴病发病罕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可能存在该病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旅居史、牲畜接触史,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熟悉影像学特点,避免误诊、漏诊,采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国内艾滋病流行现状,以丹皮酚抗菌消炎、调节代谢、调理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丹皮酚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活性,为新型抗HIV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TZM-bl-HIV-1IIIB细胞系统,设计细胞毒性实验及抗病毒活性实验,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TZM-b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丹皮酚的毒性及抗HIV-1活性。结果 在细胞毒性实验及抗病毒活性实验中,细胞存活率及抗HIV-1IIIB活性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且通过Graphpad Prism 5软件计算出丹皮酚对TZM-bl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oncentration of cytotoxicity 50%,CC50)为208.00μM,丹皮酚对HIV-1IIIB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C50)>48.14μM,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为4.32。结论 多酚类化合物已在近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