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阐明中成药供试品制备方法对药品标准制订的重要性,并提供巴布剂的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复方丹参巴布剂为例,进行供试品制备的方法学研究。结果:以70%乙醇、累积浸渍24小时,采用浸渍-超声法提取效果最佳。结论:组方及含测成分相同的中成药,因其剂型和选用辅料的不同,其提取溶媒的选择也不同,必须通过实验重新选择:对巴布剂而言,必须采用适当的提取溶媒,以浸渍-超声法提取,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不干扰的情况下,充分提取出有效成分,保证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2.
灯盏花素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温度、pH及抗氧剂等对其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灯盏花乙素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灯盏花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与不同pH条件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_(app)),以10 h的药物含量变化率为指标考察介质、温度、pH及抗氧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灯盏花素在生理盐水,蒸馏水,pH 7.0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5 PBS,Ringer S液,甲醇及乙醇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0.68±1.12),(79.35±0.68),(7 954.62±34.90),(18 708.17±253.05),(3 670.40±27.64),(210.71±0.74),(184.34±1.47)mg·L~(-1);灯盏花素在pH 3.0,4.0,5.0,6.5,7.0下的P_(app)分别为5.362,0.542,0.371,0.328,0.143;灯盏花素在RingerS液中的稳定性差;温度、pH升高,其稳定性均显著降低;EDTA-2Na能显著提高灯盏花素溶液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灯盏乙素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好、简便,灯盏花素的P_(app)随着pH增大而减小,在水性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随着pH增大而增大,但是pH增大,灯盏花素水溶液的稳定性显著降低,EDTA-2Na可以作为灯盏花素溶液剂的抗氧剂.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4.
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的包封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M-HCl)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阐明药物在脂质体中的滞留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M-HCl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药物的量,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二胺(55∶45∶0.2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并与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稀释前后的包封率进行对比。结果辅料与溶剂对青藤碱的定量测定无干扰,青藤碱在9.82~78.56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在99.29%~100.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良好(RSD≤2.1%)。50μL药液可使超滤膜对药物的吸附达到饱和。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为33.16%,稀释1倍后该样品的包封率降至14.75%。结论 HPLC法与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结合可用于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该方法快速、准确;离心超滤中应弃去50μL初滤液以确保滤液与脂质体外水相药物浓度一致;青藤碱与脂质双分子层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在脂质体中的滞留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6.
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和工作倦怠的影响,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58名护士采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经历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分析。结果:遭受暴力经历护士组有76(48.1%)人,无暴力经历护士组有82(51.9%)人。两组护士的工作倦怠问卷结果显示,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1或〈o.05);两组护士应对方式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暴力组护士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两组护士在工作安全感、满意程度、离职或换工作意向的分布比较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引起护士工作倦怠,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流失等。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以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在临床中,配药、溶药最易出现的问题是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产生沉淀、絮状物,形成结晶等现象,一旦产生,轻者可使药效降低,重者可使毒性增强,并增加对用药部位的刺激,产生疼痛、感染、输液反应等。因此,基层护士在临床配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配药,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8.
【 】目的 通过调查血液内科病区住院患者的常见细菌的流行病学现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瑞金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不同部位的微生物采样培养为阳性结果的情况作调查和分析。 结果 发现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其次是咽部、血液。病原体分型主要为革兰阳性细菌。 结论 血液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疾病,住院时间,粒缺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等相关。随着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比例的上升,临床上通过不断优化化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住院天数,加强病房管理与环境卫生尤其是限制家属与探视,加大相关健康教育,是预防及减少患者感染的主要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9.
【】 目的 总结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早期MF(IA-IB)并接受NB-UVB规范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紫外线防护工作,加强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治疗结束后,37例早期MF中,IA 17例,IB 20例,完全缓解(CR)31例(83.78%),部分缓解(PR)5例(13.51%),好转1例(2.7%),无缓解0例,有效率97.3%(CR+PR)。平均照射次数(24.78 ? 8.01)次,平均累计剂量(35.34 ? 22.67)J/CM2。主要不良反应为红斑、瘙痒及色素沉着,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认为NB-UVB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注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0.
住院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对病人的身心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住我院封闭病区经历过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1例约束病人中,约束的主要原因是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占70.3%;约束持续时间超过1天者占50.6%;约束后出现不良心理反应者占89%;躯体不良影响者占33.4%。结论保护性约束是重症精神病人防范危害行为的有效措施,但合理使用可降低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