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57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4篇
  8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热休克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SP)肽复合物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CTL反应,HSP受体的发现为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HSP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 Ⅰ类呈递途径诱导特异的抗瘤免疫应答。HSP受体具有饱和性、竞争性、特异性。HSP与树突状细胞(DC)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使DC成熟、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下调DC上HSP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mm)合并HD感染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1~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2例及21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19例(86.4%)Hp得到根除,在用药后1~12个月,平均(6.5±1.1)个月随访中,Hp根除者中15例(78.9茗)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l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1)。结论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8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此种方法比人工流产痛苦少,容易被孕妇接受。但药物流产的缺点是不全流产率较人工流产高,流血量多,流血时间长,容易感染,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共诊治药物不全流产病人50例,现将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模型组(HF)、模型恢复组(FC)和对照组(NC).NC组采用基础饲料喂养,HF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FC组高脂喂养8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模型建立后取大鼠空腹血测定血清肝酶系、血脂及CRP水平,肝脏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肝脏出现典型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12周后有重度脂肪变性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HF组血清肝酶系(ALT、AS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NC组升高,血清CRP水平(0.43±0.14)mg/L亦高于NC组(0.14±0.08)mg/L.采取饮食控制的FC组肝脏病变程度减轻,ALT、AST、TC和HDL-C水平下降,CRP水平亦较HF组降低(0.21±0.14)mg/L.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肪肝大鼠的血清CRP水平与ALT水平正相关(r=0.56,P<0.05).结论 非酒精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CRP水平升高,并与肝功能指标(ALT水平)正相关,CRP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10天入院,入院第一天查体:T37.4℃,BP17/11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其余未见异常体征,入院诊断:胃溃疡(后壁),入院第二天给予上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肝右叶下方探及8.0cm×6.7cm无回声区,边缘清,有包膜,囊性肿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早期筛查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9年7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GDM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DM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GDM早期筛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GDM早期筛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468例孕妇中,有72例发生GDM,占15.38%。GDM的发生与年龄、孕次、孕妇类型、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与增重、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孕后13~27周内钙服用情况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以孕妇发生GDM为因变量,以上述存在差异的单因素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验证GDM早期筛查模型的应用价值,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870,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848。结论GDM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建立GDM早期筛查模型对GDM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我室自 1989年至 1999年 ,经乙状结肠镜或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 41例。男性 2 2例 ,女性 19例 ;年龄 9~ 70岁。息肉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形态分为有蒂、亚蒂、广蒂三种。肠道清洁准备后 ,在直肠镜或乙结肠镜下 ,有蒂、亚蒂息肉位于直肠者 ,用鼻息肉套摘钳套摘 ;位于乙状结肠者用自制长臂息肉套摘钳套摘 ;广蒂息肉用乙状结肠活检钳套摘或取活检后用Nd∶YAG激光 (功率 30~ 40W )进行汽化凝固。直肠密集广蒂息肉应分次分批进行治疗 ,治疗病灶间距 0 5cm。总治愈率 88%。内镜激光治疗结肠息肉41例@王丁茂$上海松江区中…  相似文献   
88.
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准备是防止漏诊、误诊,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虽多,但均不甚理想.70年代常采用电解质液口服法,患者需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对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者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益肾调经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枸橼酸氯米芬组、益肾调经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灌胃法+高脂饲料建立PCOS模型大鼠。治疗组分别予益肾调经丸低、中、高剂量灌胃,枸橼酸氯米芬组予枸橼酸氯米芬灌胃;干预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HE染色法观察卵巢形态学。结果 益肾调经丸可明显降低PCOS大鼠血清T、LH、LH/FSH水平(P<0.05);干预后的大鼠卵巢可见各级发育卵泡,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加,形态完整,排列整齐,泡膜细胞层明显变薄。结论 (1)来曲唑联合高脂饲料可以成功制备PCOS模型大鼠。(2)益肾调经丸可以通过调控激素分泌水平恢复PCOS模型大鼠卵巢形态,促进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研究消毒供应室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本院消毒供应室出现的不良风险事件,针对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实行,在防范措施实行6个月后,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实验前的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率。结果在实施了风险防范措施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实施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医院应针对消毒供应室的不良风险事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