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缬)二肽(1)、环(甘-异亮)二肽(2)、白僵菌素(3)、麦角甾醇(4)、3β,5α,6β,9α-tetrahydroxyergosta-7,22-diene(5)、fusaric acid(6)、dehydrofusaric acid(7)、对羟基苯甲酸(8)、环(羟脯-亮)二肽(9)、环(甘-脯)二肽(10)、环(丙-苯丙)二肽(11)、环(亮-丙)二肽(12)、环(亮-缬)二肽(13)、环(苯丙-甘)二肽(14)、环(亮-甘)二肽(15)、尿嘧啶(16)、胸腺嘧啶(17)。结论 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13、14为首次从镰刀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宽叶荨麻不同提取物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建立抑制5α-还原酶体外模型,从大鼠肝脏中提取5α-还原酶,与底物睾酮(testosterone,T)以及供氢体NADPH共同组成反应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反应前后的睾酮含量,以睾酮的含量来判断5α-还原酶的活性。非那雄胺做阳性对照药。结果宽叶荨麻全草水提物的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的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结论宽叶荨麻水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为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菜籽粕制备芥子碱氯化盐,探讨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方法菜籽粕经水提法制备芥子碱硫氰酸盐,用氯型717阴离子交换树脂转换为芥子碱氯化盐,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对随机分组的SHR大鼠连续给药28 d,间隔4 d测定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和心率。结果采用1H-NMR、13C-NMR和IR法鉴定芥子碱硫氰酸盐与芥子碱氯化盐,HPLC归一化法测定芥子碱氯化盐纯度质量分数达99%。芥子碱氯化盐能显著降低SHR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脉压(P<0.05~0.01),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所得产品纯度高,对SHR大鼠降压作用显著,具备较好的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海洋真菌No.Y19-07菌丝体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质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真菌No.Y19-07菌丝体的丙酮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灰黄霉素(griseofulvin,1)、1,6-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夹氧杂蒽酮(1,6-dihydroxy-3-methoxy-8-meth-ylxanthone,2)、2-吡咯酮-5-甲酸甲酯(methy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3)、3-苯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benzyl-pyrrolopiperazine-1,4-dione,4)、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ethyl alcohol,5)、对羟基苯甲甲醚(p-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海洋真菌No.Y19-07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卢轩  张智龙  侯春光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2023,40(11):1426-1428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病程短,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轻度认知障碍是指患者表现出认知功能的损伤,且伴有个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轻度受损,其发病率在60~64岁为6.7%,若未经治疗将有30%~100%的患者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无高质量证据证明西医药物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且长期服用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探索针灸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观察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最终纳入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调神益智针法,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MMSE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 Bu...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研究、制度建设、技术组织与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未来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瓜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果实体积分数为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中低压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瓜蒌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β-D-吡喃果糖苷(methyl-β-D-frucopyranoside,1)、乙基-β-D-吡喃果糖苷(ethyl-β-D-frucopyranoside,2)、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3)、乙基-β-D-呋喃葡萄糖苷(ethyl-β-D-glu-cofuranoside4,)、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n-butyl-α-D-fructofuranoside5,)、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furanoside,6)、bluemenol A(7)、cucumegastigmanesⅠ(8)、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9,)5、5,'-双氧甲基呋喃醛(5,5'-oxybis(methylene)difurfural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使用单菌多产物(one strainmany compounds,OSMAC)策略培养微生物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成果做一综述。方法通过查阅外文文献共15篇,对在OSMAC策略指导下进行的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在OSMAC策略指导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对于药物前体化合物的发现有了更有力的支持。结论使用OSMAC策略研究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动物实验是针灸基础研究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在实验中,动物穴位的定位方法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从针灸的学科发展、国际化以及穴位定位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手段3个方面阐述研制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研制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国家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