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中风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临床辨证又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经络分为: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④气虚血瘀;⑤阴虚风动.将中脏腑分为:①肝火上扰清窍;②痰湿蒙塞心神;③痰热内闭心窍;④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影像学特别是CT、MRI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较高,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如果能分析出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联系,对于提高临床的辨证水平将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微观化也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长期卧床者并发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并发肺炎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类病人症状多样,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的有77例,死亡21例。结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者并发肺炎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需早期预防,阻断误吸,及时诊断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愈显率的比较,在14、21、28d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后28d及3个月后随访,NF评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4、21d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d,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NF评分、提高随访愈显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及研究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鉴定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 胞,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在体外诱导其向脂细胞、骨细胞、神经干细胞球和神 经元分化。结果: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高表达表面标志CD73和CD90,不表 达CD34和CD45;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短而粗的微绒毛突起,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两种不同的 细胞形态;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元干细胞球和神经元分化的能力。结论: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 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修复的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霍乱4次出现于英国,传播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在其霍乱研究进程中,他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以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这方面的独创性构成了传染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毫无疑问,斯诺为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具体阐述1854年的伦敦霍乱发展进程以及传染病学之父斯诺对于传染病学建立的重要影响,并对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对COPD患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方法 76例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各38例,观察在住院期间临床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营养状况,血清尿酸,肺功能变化。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住院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营养状况、血清尿酸、肺功能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COPD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 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 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 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 95% 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 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  结论  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学问题,为神经修复及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S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T组)。观察并记录诱导时(T0)、置入SLIPA喉罩/插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插入导管2分钟( T2)、移开喉罩/拔气管导管即刻( T3)、移开喉罩/拔气管导管2分钟(T4)患者的SBP、DBP、MAP、HR,记录各时相PETCO2、Ppeak以及术后两组患者移开喉罩/拔管期并发症,烦躁和呛咳、术后咽痛、术后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T组与S组比较,插管或喉罩置入后T2时相T组心率、血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拔管或移开喉罩时及拔管或移开喉罩后,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明显大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S组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喉罩通气全麻对老年患者心率血压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能安全运用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