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并以高温烧结羟基磷灰石陶瓷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5天、4周、8周、12周和16周处死动物,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完全充填骨缺损,界面与骨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与骨整合为一体。而羟基磷灰石陶瓷不能紧密充填骨缺损,在实验期间与骨界面清晰,并且没有见到降解现象。结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具有原位固化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2.
采用直径为6~7 mm钛铌涂层T iN i记忆合金棒与未经表面改性的T iN i记忆合金棒,相变温度平均为33.0℃,低温下在三点弯卡具上进行预弯,挠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 mm,保持位移恒定,分别在37℃及50℃的生理盐水溶液恒温水浴箱中测量其三点弯回复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 iN i记忆合金棒的回复力随回复温度、棒直径、变形量增加而增加;经钛铌表面喷涂后6 mm及6.5 mm棒的回复力有一定降低,但7 mm棒回复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依照以上数据可以为临床设计脊柱侧弯矫形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BMP-2、TGF-β、bFGF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永刚  卢世璧  王继芳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399-402,I028
目的 通过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BMP-2),β型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表达,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2只,发为6组,每组7只,在其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另一侧为对照侧。  相似文献   
94.
人工关节周围感染性生物膜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宇黎  王继芳  卢世璧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74-176,I00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性生物膜的组成及生物膜在假体感染中的机制。方法以健康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置入假体的关节内注入SL-76或G2亚型的表皮葡萄球菌,一周后以其表面的生物膜做细菌培养以断定是否存在感染。并利用HE、革兰氏。甲苯胺蓝。奥辛蓝-PAS染色等方法观察所有生物膜的组织切片。结果所有的假体表面均有生物膜形成,感染性生物膜中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纤维蛋白以及葡萄球菌,在表皮葡萄球菌SL-76组中尚有大量奥辛蓝染色呈蓝染的细胞外多粘质物质(ESS),而表皮葡萄球菌G2组则缺乏这种物质。结论ESS可能是促进假体相关感染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95.
趋化性模型的建立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体外建立神经组织生长趋化性模型,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组织的趋化作用。方法 直径约1mm的玻璃毛细管吸取约10μl的染料溶液,观察染料在培养液中的扩散,同样毛细管吸取含NGF的溶液与鸡胚神经节共培养,观察神经组织的生长上径1mm的毛细管可稳定吸取1μl的液体,吸取的染料在细管周转分布均匀的浓度梯度;培养的神经节组织向高NGF浓度深度度方向生长。结论 毛细管模型是研究神经组织趋化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雪旺细胞(SCs)分化的可行性,以及分化成类SCs的表型、分子及功能特征.方法 原代培养F344乳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29、CD44、CD45的表达;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评价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forskolin等诱导BMSCs向SCs分化,光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SCs特异性标记物S100和p75的表达;RT-PCR分析诱导前、后SCs相关基因的表达;培养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分别与诱导前后的BMSCs共培养,评价其促轴突生长的功能特性.结果 分离培养的鼠BMSCs CD29、CD44表达呈阳性,CD45表达呈阴性: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BMSCs经过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光镜下发现诱导的细胞形态与SCs相似;免疫荧光染色S100和p75阳性;RT-PCR结果S100、CD104均表达增强;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共培养,诱导后的BMSCs促进轴突生长的距离为(285.3±36.7)μm,与未诱导组BMSCs的[(113.5±11.5)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6,P=0.001).结论 BMSCs可诱导分化成SCs,其表型、分子及功能特征与SCs相似,诱导分化的BMSCs是一种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7.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团块样自体软骨细胞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后的病理变化,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4只3.0kg以上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20%的速眠新(1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取肩关节软骨组织,0.2%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细胞长成肉眼可见的膜状后收集固体的组织样细胞团,动物再次麻醉制造双膝股骨滑车4.0mm×6.0mm方形缺损,植入细胞团块,骨膜覆盖,缝合骨膜于双股骨髁上。对照组12只,同实验组手术方法进行缺损单纯骨膜移植。1、3、12、24周两组各3只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取材,观察细胞团块变化和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周时软骨细胞朝向关节面部分细胞变大变圆,产生大量基质;3周时此种变化更加明显,但骨膜与细胞团块已然不能分开;12周时缺损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24周时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软骨组织修复。结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聚集培养形成的细胞团块内的细胞有迁移生长能力;细胞团块移植方法植入的细胞数量大,表型好,细胞在缺损内不会流失;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由植入的细胞团块生长分化而来;自体关节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关节缺损内后,在关节应力的影响下,先从朝向关节面的一侧逐渐发生细胞成熟分化和软骨基质产生,逐渐完成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索用荧光金、量子点、固蓝"三标"逆行示踪方法来评价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后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再生及神经的物质运输功能。[方法]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的左侧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在出茎乳孔处离断面神经主干,分别在距该断点10 mm处离断5个分支,移植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术后2个月暴露面神经,在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吻合口远端分别注射荧光金、量子点、固蓝,3 d后脑干取材,冰冻切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脑干内3种示踪剂的分布情况。[结果]将发源于脑干的面神经核团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被荧光金、量子点、固蓝标记的神经元分别显示出黄色、红色和蓝色。[结论]根据神经轴浆运输的原理,采用多种标记物示踪法评价异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干及各分支连续性的恢复情况,操作简便,可靠易行,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壳聚糖制备复合多孔支架,同时并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猪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软骨细胞外基质/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通过扣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及孔径大小,液体位移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MTT方法检测支架浸提液毒性.将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并用TGF-β1成软骨诱导后,与材料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外基质/壳聚精复合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孔径大小(159±36)μm,孔隙率为90.5%±2.3%,复合支架中的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均呈阳性,MTT结果显示支架无细胞毒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表面生长良好.[结论]软骨细胞外基质/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相容性良好,是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100.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促神经再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蛋白成分进行电泳分析,观察去细胞异体神经中的蛋白组分;制备去细胞神经薄膜,接种背根神经节,观察其结构对神经生长的影响。[方法]按Sondell法制备大鼠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将制备好的神经进行电泳分析,观察28~30 kDa区域的髓鞘蛋白的去除程度;将制备的神经进行冰冻切片,接种鸡胚背根神经,进行神经纤维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在神经切片上的生长方向。[结果]去细胞异体神经电泳结果显示:28~30 kDa区域髓鞘蛋白完全消失,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可以完全去除髓鞘蛋白;背根神经节发出大量的神经纤维沿着去细胞神经基底膜管方向生长。[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中无残留引起免疫反应的髓鞘蛋白,保留的基底膜管结构对促神经纤维再生具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