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确定东莞市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莞市某一社区的所有居民共 32 90人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乙肝 3项指标的检测。以该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为基本参数 ,采用费用 -效果分析法和决策树法确定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的最优筛检方案 ;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和阈值分析法探讨引入模型的参数对方案优化的贡献及需检验参数的阳性率阈值。结果 东莞市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为仅单测抗 -HBs;HBsAg、抗-HBs、抗 -HBc检测的阳性率阈值分别为 0 4 0、 0 4 0、 0 4 0。结论 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可只检测抗 -HBs,这与同时检测乙肝 3项指标的预防效果相同 ,但却显著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疹暴发的原因,控制风疹的流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ELISA法检测麻疹及风疹IgM抗体.结果 10例病人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6例病人风疹IgM抗体阳性,3例病人风疹IgM抗体阴性;10例病人麻疹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风疹高发季节,易感人群的积累,在通风较差的校车内可引起风疹暴发,应加强学校校车的通风与消毒,并采取以风疹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免疫和患者隔离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起粪肠球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病人肛拭子、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26名住院病人的肛拭子均检出粪肠球菌、血培养和9名食堂员工肛拭子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和食体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饮食业的卫生水平,防止粪肠球菌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56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学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将56例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点,采用RT-PCR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为同一小学学生,5例为密切接触者,发病高峰为2009年6月18日和19日.患者从发病至就诊、发病至人院、病程及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0、2、6和7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6例、咳嗽54例、咳痰31例、扁桃体肿大25例和咽痛18例.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7%(6例),主要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发病后7 d之内、发病8~10 d及10 d以上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4.39%、5.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412,P<0.01).单用奥司他韦治疗,奥司他韦联合中药治疗及单用中药治疗患者的病程分别为8.88、9.31和1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P=0.6927).17例有可疑接触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1 d.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情温和,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建议将甲型H1N1流感传染期判断标准调整为患者自出现症状前1 d至发病后10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讨不同剂量CHO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其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CHO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 乙肝疫苗不同免疫方案对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产生抗 -HBs滴度 (GMT)的差异无显蓍的统计学意义 ;CHO重组乙肝疫苗2 0 μg -2 0 μg -2 0 μg组与其首针同时联合臀部肌肉注射HBIg 10 0IU组对产妇HBsAg、HBeAg单、双阳性的新生儿的母婴传播阻断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CHO重组乙肝疫苗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对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采用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 -10 μg -10 μg进行免疫更为经济有效 ;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 -2 0μg -2 0 μg且首针同时联合臀部肌肉注射HBIg 10 0IU组阻断母婴乙肝传播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HO重组乙肝疫苗 2 0 μg-2 0 μg -2 0 μg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高危行为,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面对面调查,对2007年东莞市新发现的25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吸毒情况、性接触史、采供血/手术史及其配偶子女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共用注射器吸毒比例达78.0%,商业性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1.0%,商业性性行为者中82.0%的人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配偶子女的艾滋病病毒检测率低于1%。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或宣传资料、网络和医生咨询。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的认知正确率低,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分别为1.0%、4.0%和1.0%。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应选择更有效的宣传工具进行相关知识传播,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