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7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151篇
内科学   772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269篇
特种医学   3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946篇
综合类   2456篇
预防医学   866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881篇
  17篇
中国医学   847篇
肿瘤学   31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原因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总结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CC病例,分析术前、术中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22例中有9例(40.9%)发现胆固醇息肉、颗粒,或结晶。术中见胆囊穿孔5例(22.7%)。2例在胆总管内发现漂浮的微小结石。结论 胆囊内未被发现的微小结石可能是ACC发病的主要原因,ACC穿孔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3.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肝癌临床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AFP阳性、而影像学检查阴性的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5例AFP阳性、而B超、CT或 (和 )MRI阴性 ,高度怀疑早期肝癌者 ,进行了腹腔镜探查和手术治疗。结果  5例均证实为小肝癌 ,肿瘤约 0 8~ 1 0cm ;4例实施了腹腔镜肝部分切除 ,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肿瘤。随访 4个月至 4年 ,5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对AFP持续阳性 >1个月、而B超、CT或 (和 )MRI阴性 ,高度怀疑肝表面小肝癌者 ,进行腹腔镜探查和手术治疗可能是肝表面或肝边缘的小肝癌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4.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加强医疗科(ICU)1998年1月~2002年11月,抢救治疗了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7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5.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消化道肿瘤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对大肠癌的发生机理和癌变过程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预后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大肠癌和血管生成中重要的促进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血管生成的概念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肿瘤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 ,又称血管形成 )是指在肿瘤内生长的新形成的血管 ,包括从微血管前期到毛细血管生长形成新的血管结构。Folkman等[1~ 4 ] 认为肿瘤的生长和维持依赖于肿瘤的新生血管 ,当癌细胞繁殖到直径 1~ 2mm的球状团块时 ,摄取营养物质及排出废…  相似文献   
76.
患者 男,26岁。被人用刀扎伤左胸部及左上臂,即出现伤口出血伴胸部疼痛、胸闷,随后逐渐意识模糊。伤后40min入院,查体: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5/40mmHg(1kPa=7.5mmHg),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有1cm创口,左肺呼吸音减弱,并于左上臂有3cm和1.5cm两处创口。胸部CT示:左侧血气胸、心包积血。即刻人手术室行前外侧切口开胸探查,术中可见胸腔积血500ml,肺被压缩,心脏搏动微弱,心脏压塞,切开心包见有凝血块和积血150ml,左心房前壁有0.8cm刀伤口,向外喷血,准备缝合时,心脏突然停搏,即刻心脏按压,3min后心跳恢复,抬起心尖,食指按住破口,无损伤Alice钳钳夹破口,3-0无损伤缝线缝合破口,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77.
白细胞介素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6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简要综述。一、IL-6来源IL-6于1982年首次...  相似文献   
78.
足外侧转移皮瓣治疗跟部溃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医院骨科高志刚足跟部溃疡以往用交腿皮瓣或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前者术后不便护理,并需较长的时间处于被动体位;后者因操作较复杂及术后有出现血管危象之弊。我们于1989年至1993年...  相似文献   
79.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影响骨代谢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尤其是白细胞介素6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正> 我院1970~1988年共收治腹部外伤887例,非手术治疗90例,占腹部外伤总数的10.5%,现就非手术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62例,女2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9岁,平均26.8岁。致伤原因有拳击、踢伤及撞伤30例,车祸23例,坠跌伤27例,压、砸伤4例,牛角顶伤3例,刀刺伤2例,枪伤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