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搽剂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蜂胶搽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在509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芦丁为对照品,辅料溶液作为空白,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蜂胶搽剂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在8.18~48.96mg/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0119 C-0.0045(n=6),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4%,RSD为2.15%(n=5)。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蜂胶搽剂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Fox-Fordyce病(FF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FF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4±5.2)岁,病程1月~7年;皮损较一致,表现为毛囊性小丘疹,直径3~5 mm大小,皮色、红色或淡褐色,瘙痒程度从轻微至剧烈不等。发病部位为大汗腺分布区,如腋下、乳晕、会阴、脐周等,所有患者腋下均有皮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多样化,以毛囊漏斗部上皮肥厚、毛周炎细胞浸润及大汗腺导管扩张、汗液潴留最常见;大汗腺导管扩张、汗液潴留及毛囊周围泡沫细胞具有特征性,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异维A酸,外用中效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维A酸乳膏等,5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其他患者疗效不明显。结论:FFD病少见,通过特殊的发病部位及皮损特点,结合组织病理改变,可作出正确诊断,但难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新鲜分离及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的人外周血CD4 T细胞CD25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 方法: 分离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经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新鲜分离及混合培养14 d的淋巴细胞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CD4,CD25和FOXP3的表达. 结果: 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约43.4%表达CD4,在CD4 T细胞中,约5.8%表达CD25,而高表达的只有1.9%,约5.2%表达FOXP3,CD25和FOXP3均表达的占3.3%,CD25hiFOXP3 细胞占1.6%,CD4-细胞几乎不表达FOXP3. 经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总数均轻度增加(与未刺激组比较,平均增加21.0%,P<0.001). CD4 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上升(67.1% vs 43.4%, P<0.001),CD25 ,FOXP3 及CD25 FOXP3 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 CD4 CD25 FOXP3 T细胞占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及CD4 CD25hiFOXP3 T细胞占CD4 CD25hi T细胞的比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呈下降趋势(前者从59.8%降到52.0%,后者从86.3%降到77.9%,均P<0.05). 结论: CD25和FOXP3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CD25及CD25hi均不能很可靠地标记人类的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在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 肠道菌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刺激自身的淋巴细胞后,活化增殖的细胞中主要是CD4 CD25 FOXP3-反应性T细胞,而不是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新鲜分离及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的人外周血CD4^+T细胞CD25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分离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经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新鲜分离及混合培养14d的淋巴细胞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CD4,CD25和FOXP3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约43.4%表达CD4,在CD4^+T细胞中,约5.8%表达CD25,而高表达的只有1.9%,约5.2%表达FOXP3,CD25和FOXP3均表达的占3.3%,CD25^hi FOXP3^+细胞占1.6%,CD4^-细胞几乎不表达FOXP3.经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总数均轻度增加(与未刺激组比较,平均增加21.0%,P〈0.001).CD4^+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上升(67.1%vs43.4%,P〈0.001),CD25^+,FOXP3^+及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hi FOXP3^+T细胞占CD4^+CD25^hiT细胞的比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呈下降趋势(前者从59.8%降到52.0%,后者从86.3%降到77.9%,均P〈0.05).结论:CD25和FOXP3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CD25及CD25^hi均不能很可靠地标记人类的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在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肠道菌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刺激自身的淋巴细胞后,活化增殖的细胞中主要是CD4^+CD25^+FOXP3^-反应性T细胞,而不是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5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属于肺胀范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病,采用部分涤痰、活血化瘀药物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急性发作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这些药物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肺心病急发期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42例,全部符合1997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性,60岁,因“发热伴寒战3d”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既往有腹部外伤史,间断便血1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贫血貌,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周身皮肤无出血倾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3.0×10^9/L,血红蛋门84g/L,血小板54×10^9/L。骨髓穿刺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双通道直视胃镜下检查和治疗,记录手术过程和治疗结局,并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3例经双通道直视胃镜成功造影并经十二指肠镜成功取石或置入支架,成功率达72%(13/18);失败5例,改行外科手术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内镜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胰腺炎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低位胆道梗阻,双通道胃镜直视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女性耐药性解脲脲原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中心门诊及下属站点收治的耐药性解脲脲原体女性患者6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西药口服、外用栓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6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5%,复发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解脲脲原体未转阴患者对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司巴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为6.06%,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药治疗女性耐药性解脲脲原体患者可显著提高转阴率、抗生素敏感性,且具有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不育症精液与炎症尿道生殖道支原体检出及药敏的区别;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计数药敏一体化法对312例不育症精液及348例前尿道生殖道炎患者局部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并作9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女性生殖道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精液支原体阳性率及男性前尿道支原体阳性率(P<0.01),精液分离的支原体药物高敏率高于男性前尿道及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分离的支原体(P<0.01),男性前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分离的支原体药物高敏率和抗药率无显著差别;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分离的支原体抗药率高于精液和男性前尿道分离的支原体(P<0.01),而精液与男性前尿道分泌物分离的支原体抗药率无显著差别。结论不育症精液支原体有较高阳性率,但低于女性生殖道。精液支原体抗菌谱与前尿道生殖道支原体抗菌谱有相似之处,药物敏感性高于前尿道生殖道支原体。  相似文献   
60.
〔摘 要〕 目的:探讨 GCET1 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 学顺德医院 2015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 DLBCL 患者石蜡标本 30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CET1 的表达水平,并 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30 例 DLBCL 患者石蜡标本中 GCET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33.3 %,其与患者淋巴瘤国际 预后指数(IPI)评分、年龄调整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和 Ann Arbor 分期呈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GCET1 蛋白在 DLBCL 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Ann Arbor 分期、aa IPI 评分、IPI 评分对该部分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 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