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模拟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葛根素防治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后3组置于模拟高原海拔5 500 m低气压环境,130 dB SPL白噪声持续刺激8小时;防治组和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150 mg/kg).观察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耳蜗形态学改变、血液流变学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出舱后8小时,各组ABR阈移最大,对照组、防治组在1 kHz的阈移分别为33.67±5.40、26.50±4.76 dB,在8 kHz的阈移分别为59.33±5.20、48.67±4.70 dB(P<0.01);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P<0.01).以后各组ABR阈移逐渐恢复,给药两组恢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防治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的两组血清SOD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值明显升高,与用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2.
刘顺利 《现代保健》2012,(5):150-151
目的探讨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促使患者控制血压。结果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结论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可以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毒性损伤大鼠耳蜗核移植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并移植到谷氨酸诱导损伤的耳蜗核,观察其生存、分化过程。方法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取自孕15d胚胎大鼠,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耳蜗核定位注射谷氨酸制成损伤模型。伤后7d移植标记的神经前体细胞,不同时间测定听性脑干反应并取材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结果巢蛋白阳性的嗅球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外可自我复制传代,并分化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谷氨酸损伤和前体细胞移植均造成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阈值升高,并有部分的恢复。免疫荧光技术发现耳蜗核中Hoechst33342分别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双重标记的移植细胞。结论嗅球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耳蜗核短期存活良好,所分化出的神经元可表达听觉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74.
新生大鼠螺旋神经元的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酶解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SGN)的方法。方法 对出生后2~5d的SD大鼠的螺旋神经元进行酶解分离与培养,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GN的生长与分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SGN进行鉴定。结果 新生SD大鼠SGN在酶解分离、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细胞形态及表形分化,表现出稳定的神经元可塑性。结论 酶解分离方法可获得良好状态的SGN细胞,可以满足体外多种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前庭感觉细胞的神经分布特点及其生理学意义,对10只(16耳)健康豚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前庭感觉上皮区及上皮下区的前庭神经分布情况。发现前庭神经纤维可分为3种类型:①脱髓鞘型:占大多数,分支及侧支较多,终止于Ⅰ型感觉细胞神经杯。②髓鞘型:数量少,分支及侧支少,终止于Ⅰ型感觉细胞神经杯。③小直径型:直径在1μm以下,径路较长。还发现不是起源于神经杯的传入、传出神经纤维,它们可由进入感觉上皮内不久的神经纤维形成,对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根据Ⅰ、Ⅱ感觉细胞神经分布特性的差别,对它们在传递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过程中的不同特性及其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银杏制剂对一侧迷路切除后前庭内侧核超微结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豚鼠一侧迷路切除(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前庭功能的恢复情况,前庭内侧核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银杏叶标准提取物(standard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金纳多对其的影响。方法 切除豚鼠左侧迷路,采用自然恢复和EGb给药两种处理,对比旋转后眼震与前庭内侧核超微结构变化的差别。结果 银杏叶标准提取物能明显促进一侧迷路切除后旋转后眼震的恢复,在超微结构方面,术后1wk,迷路切除(UL)组与迷路切除+金纳多(UL+EGb)组差别不明显;术后90d,UL组可见末梢突触增多,突触小泡密集,但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未见增多;UL+EGb组可见末梢与神经元突触结构均增多,突触小泡也明显增多。结论 银杏叶标准提取物能够促进前庭动态症状的恢复,恢复的发生可参与前庭区突触结构的增多、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7.
152^mm加农炮对听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实战的××式152mm加农炮兵撤出战斗后4个月的47名94耳进行了听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耳聋症状发病率为24.5%(以耳计,下同);耳鸣发病率为19.2%,多为低音调间歇性耳鸣。鼓膜内陷发病率为66.0%。PTA有改变者为12.8%,高频听力损失(HF)为36.2%。且以6000Hz受损最明显,占受损耳的87.0%。分析了47名152mm加农炮兵听器损伤较轻的原因主要是发射炮弹时个人对耳的防护较好。  相似文献   
78.
来比林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淑云  孙晓莉  黄维国  刘顺利 《医学争鸣》2003,24(19):1805-1808
目的 :观察来比林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 .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庆大霉素 (gentamicin ,GM )组、来比林组 (lysisinaspirin ,LAP)、GM +LAP组及对照组 ,采用听性脑干反应 (ABR)、耳蜗铺片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用药前后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 ,并检测血清尿素氮、肌苷以及庆大霉素血药浓度 .结果 :GM组 8kHzABR 4wk平均阈移达 5 0dB ,GM +LAP组平均阈移为 30dB ,差异显著 (P <0 .0 5 ) .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 .GM +LAP组血液中丙二醛较GM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GM +LAP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GM组 (P <0 .0 5 ) .LAP对庆大霉素血药浓度没有影响 .结论 :LAP能有效减轻GM的耳毒性作用 ,水杨酸盐连接有其他基团并不影响拮抗耳毒性的作用 .并且更加安全 ,有效 ,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下肢Ⅲ度烧伤致跟腱完全裸露并部分坏死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对2例双下肢烧伤病人,发生跟腱完全裸露并部分坏死创面,采用全程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综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全部治愈,愈合时间为32天和49天,基本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出院3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MEBT/MEBO综合治疗跟腱完全裸露并部分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0.
骨形成蛋白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豚鼠中耳粘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涛  刘顺利  黄维国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3,24(24):2255-2258
目的 :了解骨形成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在豚鼠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表达及定位 ,为研究BMP在慢性中耳炎炎症转归及在鼓室硬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2 6只豚鼠麻醉后 ,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 1× 1 0 8·L-1 的金葡菌液 1 0 0 μL ,左耳作正常对照 ,制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 ,4 5d后用BM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炎症中耳粘膜BMP的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中耳粘膜实验组 (n=2 5 )和对照组 (n =2 5 )BM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39.0 4± 5 .34)和 (9.2 4± 1 .83) (t=2 7.1 6 ,P <0 .0 1 ) ,慢性炎症作用下中耳粘膜BMP表达较正常粘膜明显增强 ,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增生小血管周围 .结论 :实验证实BMP在化脓性中耳炎时参与中耳粘膜的炎症反应 ,并可能对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粘连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