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8篇
  免费   6401篇
  国内免费   42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956篇
内科学   58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417篇
综合类   145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06篇
眼科学   292篇
药学   543篇
  3篇
中国医学   799篇
肿瘤学   26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1638篇
  2021年   1058篇
  2020年   1197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66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738篇
  2015年   96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GSK3β及凋亡相关蛋白 PARP、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或粉防己碱单用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两药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细胞增殖抑制效果(P<0.000 1)。两药联用可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细胞凋亡率呈现浓度依赖性递增,并出现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0 μmol/L+粉防己碱4 μg/ml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5 μmol/L+粉防己碱4.5 μg/ml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01)。联合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0 1);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0 1)。 结论: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 S期、G2/M期阻滞、GSK3β蛋白水平上调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促凋亡作用与bcl-2蛋白水平下调、PARP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2.
人体微生物群由人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多个生理过程和致病因素。由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既往多数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并发现其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他身体部位的微生物群在肿瘤中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十年来,由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瘤内菌具有肿瘤特异性,局部微生物群成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的微生物群可能直接调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群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已经构建的二代PSMA-CAR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IK细胞,构建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CIK细胞及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构建成功;3 h~3.5 h为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毒活性时与CCK8试剂孵育的最佳时间;两种效应细胞均在效靶比为10∶1、15∶1、20∶1时,杀伤率逐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效应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只要效靶比达到10∶1的比例,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杀瘤效果,并且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其抗肿瘤能力逐步加强;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的构建为CAR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化疗周期数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至2016年2月内一科收治的124例化疗后接受DC/CIK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实际化疗周期分为2周期化疗组(43例)、3周期化疗组(40例)、4周期化疗组(41例)。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化疗方案相近。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1~3个月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DC/CIK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1的表达。免疫细胞治疗完成后4周,参照RECIST标准和NCI-CTCAE 4.0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4周期化疗组P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3周期化疗组[(34.65±3.29)% vs (13.94±2.89)%和(25.8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期化疗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27.91%显著高于4周期化疗组(9.76%)(P<0.05)。2周期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34.88%显著高于4 周期化疗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化疗组QOL改善率55.81%,显著高于3周期化疗(32.50%)、4周期化疗组(21.95%)(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化疗周期数可降低DC/CIK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化疗周期数越多病人取得DC/CIK细胞治疗的近期临床获益越小。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1(DCLK1)对结直肠癌耐药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及其奥沙利铂(OXA)耐药株HT29/OXA和SW480/OXA中DCLK1的表达。采用siRNA干扰HT29/OXA和SW480/OXA细胞中DCLK1的表达,并用不同浓度OXA干预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其对OXA的敏感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CLK1、Bax、Bcl-2、多药耐药蛋白1(MDR1)、P-糖蛋白(P-gp)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亲本细胞系比较,DCLK1在HT29/OXA和SW480/OXA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转染DCLK1 siRNA(si-DCLK1)后,HT29/OXA和SW480/OXA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且它们对OXA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转染si-DCLK1后,HT29/OXA和SW480/OXA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0.05),伴随Caspase-3活性上调(P<0.05),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转染si-DCLK1后,HT29/OXA和SW480/OXA细胞中MDR1和P-gp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DCLK1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以及MDR1和P-gp的表达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特点,科学指导此类患者优选靶向用药。方法:入组73例原发性肺鳞癌病例,采用ARMS-PNA技术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应用不平衡法检测其中60例病例的ALK融合基因,回顾性分析EGFR和ALK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EGFR基因突变8例,阳性率为10.96%(8/73),4例为L858R突变,3例为19del突变,1例为G719X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66.67%,2/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8.57%,6/70)(P=0.030),EGFR基因突变在高龄(≥60岁)、进展期(N_(1-3)、Ⅲ+Ⅳ期)患者中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吸烟史、T分期以及肿瘤分布位置均无相关性(P>0.05);ALK融合基因表达2例,阳性率3.33%(2/60),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及肿瘤分布类型等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未发现EGFR和ALK基因共存突变病例。结论: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相对不高,EGFR基因突变以L858R和19del突变为主,且好发于女性患者,可能是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究miR-203对食管鳞癌细胞(TR146、EC109)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检测miR-20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转染miR-203激动剂agomir使TR146、EC109细胞稳定高表达miR-203,miR-203 agomir阴性对照组(NC)和无处理组(Blank)作为对照。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03对TR146、EC10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3潜在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实时定量PCR(q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203靶基因。通过拯救实验探究miR-203是否通过抑制靶基因发挥作用。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miR-20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在TR146、EC109细胞内将miR-203表达水平上调数倍,划痕实验证实miR-203能够抑制TR146、EC109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证实miR-203能够抑制TR146、EC109细胞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LASP1(LIM and SH3 domain protein 1)是miR-203潜在的靶基因。拯救实验表明miR-203通过靶向抑制LASP1发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结论:miR-203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并且该抑制作用可能通过miR-203靶向抑制LASP1介导,为食管鳞癌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miR-12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3例,qRT-PCR法检测miR-124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STAT3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24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qRT-PCR、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每种宫颈细胞随机分为三组,一组转染miR-124 mimics,一组不转染,一组转染miR-124 inhibitor。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miR-124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均降低(P均<0.05),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STAT3是miR-124的直接靶基因,miR-124可靶向调节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在Hela及Siha细胞中,miR-124 mimics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降低(P均<0.05),miR-124 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增加(P均<0.05)。结论:miR-124在宫颈癌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节STAT3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苹果多酚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irtuin1,AMPK/SIRT1)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自噬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提取物(apple polyphenol extract,APE)预处理A549细胞2 h后,LPS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MTT法检测增殖活性,筛选APE最佳预处理浓度;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3 mg/L LPS)、LPS+APE组(3 mg/L LPS+20 μg/mL APE)、APE+Compound C组(3 mg/L LPS+20 μg/mL APE+50 μmol/L Compound C),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549细胞自噬;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及AMPK/SIRT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LPS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活性、自噬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SIRT1、p-ULK1/ULK1、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6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APE组细胞增殖活性、自噬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SIRT1、p-ULK1/ULK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LPS+APE组比较,APE+Compound C组A549细胞增殖活性、自噬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SIRT1、p-ULK1/ULK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苹果多酚通过激活AMPK/SIRT1 信号通路提高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自噬,降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并验证和改良Caprini模型对肝癌术后患者VTE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2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月内是否发生VTE而分为VTE组和非VT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用来筛选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来描述和比较传统Caprini模型和改良Caprini模型对VTE发生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有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出现VTE,整体发生率为9.07%。单因素分析示BMI、糖尿病患病率、门静脉癌栓发生率、手术时间、二次手术率、以及Caprini评分可能与VT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示BMI(OR=1.14,P=0.01)、手术时间(OR=10.91,P=0.001)、有门静脉癌栓(OR=4.98,P=0.001)、二次手术(OR=7.85,P=0.01)和Caprini评分(OR=2.63,P=0.001)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后的Caprini模型和一般Caprini模型在预测VTE时的AUC分别为0.912和0.811;当取最大约登指数时,二者敏感度分别为85.37%和63.41%,特异度分别为85.64%和87.59%。结论:BMI、手术时间、门静脉癌栓、二次手术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上述四种指标可以显著提高Caprini模型对VTE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