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681篇 |
免费 | 4062篇 |
国内免费 | 27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8篇 |
儿科学 | 976篇 |
妇产科学 | 500篇 |
基础医学 | 3593篇 |
口腔科学 | 997篇 |
临床医学 | 10763篇 |
内科学 | 6003篇 |
皮肤病学 | 916篇 |
神经病学 | 2020篇 |
特种医学 | 29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5382篇 |
综合类 | 21644篇 |
预防医学 | 8878篇 |
眼科学 | 750篇 |
药学 | 8782篇 |
137篇 | |
中国医学 | 9000篇 |
肿瘤学 | 24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7篇 |
2023年 | 1804篇 |
2022年 | 2105篇 |
2021年 | 2668篇 |
2020年 | 1781篇 |
2019年 | 1919篇 |
2018年 | 1808篇 |
2017年 | 1207篇 |
2016年 | 1460篇 |
2015年 | 1599篇 |
2014年 | 3810篇 |
2013年 | 3366篇 |
2012年 | 4008篇 |
2011年 | 4324篇 |
2010年 | 4113篇 |
2009年 | 4153篇 |
2008年 | 4105篇 |
2007年 | 3901篇 |
2006年 | 3632篇 |
2005年 | 3577篇 |
2004年 | 3276篇 |
2003年 | 3048篇 |
2002年 | 2692篇 |
2001年 | 2556篇 |
2000年 | 2301篇 |
1999年 | 1883篇 |
1998年 | 1684篇 |
1997年 | 1580篇 |
1996年 | 1479篇 |
1995年 | 1398篇 |
1994年 | 1269篇 |
1993年 | 912篇 |
1992年 | 829篇 |
1991年 | 744篇 |
1990年 | 709篇 |
1989年 | 620篇 |
1988年 | 583篇 |
1987年 | 499篇 |
1986年 | 482篇 |
1985年 | 421篇 |
1984年 | 321篇 |
1983年 | 322篇 |
1982年 | 252篇 |
1981年 | 246篇 |
1980年 | 155篇 |
1979年 | 95篇 |
1978年 | 35篇 |
1977年 | 44篇 |
1965年 | 27篇 |
1959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脊髓型颈椎病(CSM)指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赘、甚至黄韧带钙化压迫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笔者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AO公司Zero-p颈椎cage手术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型颈椎病20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2.
改良气管滴药法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改良式间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号奇偶数将62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醋酸地塞米松10mg为湿化液,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法向套管内滴注;观察组以灭菌注射用水200 mL+醋酸地塞米松10 mg为湿化液,利用精密输液器持续向套管内滴注.结果 观察组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式气管内滴药法效果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滴药法,可降低喉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髂骨截骨术后发生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15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临床资料,讨论12例术后发生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结果 术后2周出院,12周复查髋臼指数(18.0±1.5)°.疗效按Mckay和Severin标准评定:优137例,良13例,优良率100%.所有患儿手术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有12例出现股骨远端骨折.结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髂骨截骨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但术后应预防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Cajal间质细胞(ICC)在术后肠梗阻大鼠小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肠梗阻组,每组15只,检测两组大鼠的胃肠道传输速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两组大鼠小肠iNOS和c-kit的分布和表达进行观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大鼠小肠c-kit和iNOS 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肠梗阻组有2只大鼠因麻醉药物过量或低温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肠梗阻组大鼠为13只.肠梗阻组大鼠胃肠道传输速率为42%±14%,低于对照组大鼠的64%±13%(t=6.56,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肠梗阻组大鼠小肠c-kit阳性细胞数为8.9±2.9,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的14.4 ±5.0(t =3.97,P<0.05);肠梗阻组大鼠小肠iNO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达到13.6±4.9,而对照组大鼠小肠几乎无iNOS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术后肠梗阻组大鼠小肠c-kit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0.8和2.2±1.2,而对照组分别为2.6±1.1和0.5 ±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6,4.61,P<0.05).结论 大鼠术后肠梗阻发生过程中存在ICC分布减少而iNOS表达明显增加的现象,两者的变化可能在术后肠梗阻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对8例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7.5 cm×3.0 cm,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及手部功能均良好,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以骨间背侧动脉为轴心血管的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供区损伤小等特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67.
机体在随着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其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细胞都发生着衰老的变化。腹膜衰老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在衰老过程中,同样出现各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彩超、泌尿系CT成像(CTurography,CTU)和输尿管镜检等诊断符合率情况,讨论术前检查方法的差异。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评估治疗后情况,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病检结果均为输尿管癌。比较术前彩超、CTU和输尿管镜检等检查结果表明,CTU和输尿管镜检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和输尿管镜检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期输尿管癌患者尽早手术,术后获得较好的预后。结论对于输尿管肿瘤患者,应联合进行CTU和输尿管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采取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组合腔镜技术。术后规律随访并膀胱灌注腔内化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复发,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非支架组(NS组)、纤维蛋白胶外支架组(FS组)、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TIMP-1组(TS/FS组) 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模型.术后28 d取出移植静脉桥,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静脉中TIMP-1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28d,TS/FS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分别为(37.98 ±4.19) μm及(0.557±0.049) mm2,与NS组的( 76.87±4.32) μm、(1.025 ±0.103)mm2及FS组的(50.28 ±4.69) μm、(0.743±0.052) mm2比较,明显减少(P<0.05);TS/FS组移植静脉中膜厚度及中膜面积分别为(28.45 ±3.01) μm及(0.458 ±0.053) mm2,与NS组的(55.98±4.33) μm、(0.944±0.084) mm2及FS组的(36.46±4.36) μm、(0.643 ±0.056)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和FS组比较,TS/FS组TIM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联合血管外膜TIMP-1转染能够实现移植静脉TIMP-1基因的过表达;纤维蛋白胶外支架联合TIMP-1对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检测X-盒结合蛋白1(XB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术中取的新鲜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XBP1 、VEGF-C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XBP1、VEGF-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XB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96±0.0241、0.4152±0.0252、0.4095±0.0149,XBP1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VEGF-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47±0.0335、0.4195 ±0.0334、0.4019±0.0259,VEGF-C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 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肝癌组织中XBP1、VEGF-C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为高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