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5篇
  3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研究酸枣仁汤对老年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核受体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环境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除环境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于末次给药后进行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造模结束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采用自主活动仪检测大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下丘脑ATP含量的变化,采用Real Time-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核受体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环境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光照环境活动时间、黑暗环境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均显著减少(P < 0.05,P < 0.01);与环境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ATP含量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酸枣仁汤高剂量组下丘脑ATP含量显著升高(P < 0.05;与环境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核受体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酸枣仁汤高剂量组核受体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1,P < 0.05)。结论 酸枣仁汤有可能基于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同时调控昼夜节律与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得气与不得气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健康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观察组针刺深度到达小腿骨间膜处,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对照组针刺深度到达浅筋膜处,不运针,不要求得气,应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胃脘部热红外成像与胃窦运动超声数据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完成35例,脱落1例;对照组完成34例,脱落2例。两组间比较,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评分、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在针刺得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胃窦收缩频率增加、运动幅度增大及运动指数增加为主要表现;对照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刺前后胃脘部皮肤温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得气可一定程度改变胃窦运动功能,超声成像技术能有效引导针刺操作并实时观察记录胃窦运动变化,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3.
164.
目的 明确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动作特征,为非计划拔管智能识别与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8例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全过程视频图像,对非计划拔管动作进行分析。结果 非计划拔管行为过程分为意图前期、意图拔管以及拔管完成,3个阶段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图前期动作主要为上肢动作(82.1%),其次为头颈部动作(28.6%);上肢摸索最高(53.6%),其次为抬手(25.0%)、触管(25.0%)等。拔管动作拇指、示指参与度均为100%,中指参与度为71.4%。结论 非计划拔管的意图前期持续时间最长,主要为上肢动作,表现为摸索、抬手、触管等,拇指和示指参与度最高。应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早期识别异常行为,达到预警目的,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5.
徐丹  计成阜  姜金龙  刘鑫  王萍 《大家健康》2017,(12):108-109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每日给药和脉冲给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IT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脉冲给药组(25例)和每日给药组(24例),分别给予地塞米松(脉冲给药,疗程18w)和泼尼松(每日给药,疗程20w),治疗结束后再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和随访结束时临床缓解时间、临床缓解率、血小板计数(BPC)、糖皮质激素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有22例患者完成研究,脉冲给药组用药剂量明显低于每日给药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缓解率、临床缓解时间和末次随访BP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冲给药组治疗期间最大BPC和末次随访缓解率均大于每日给药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脉冲给药治疗ITP的效果优于泼尼松每日给药,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当归补血汤作为化疗后辅助用药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当归补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进行成分靶点的垂钓,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询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成分-靶点等多层次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其中23个属于黄芪,4个属于当归,黄芪中的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成分,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细胞色素P450 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α(ESR1)可能是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涉及到170个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0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54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pathwanys in cancer)、癌症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T、CYP19A1、ESR1发挥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目的观察牙根发育完全的自体牙移植后根管治疗与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根发育完全的60例自体牙移植患者(60颗牙齿),术前X线检查供牙及受植区骨量,局麻下拔除受植区牙齿,修整牙槽窝,拔出供牙后立即植入预备好的牙槽窝。将60颗牙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根管治疗组和根管未治疗组。根管治疗组30颗,移植后2周行根管治疗;根管未治疗组30颗,移植后未行根管治疗。1 a后复查,进行X线检查。结果术后1 a复诊,根管治疗组成功28颗(93.33%),有效2颗(6.67%);未根管治疗组成功26颗(86.67%),有效4颗(13.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根发育完全的牙自体移植后,根管治疗与根管未治疗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