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 ,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不断提高其诊治水平 ,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 ,采用ELISA法动态测定 5 2例异位妊娠患者和 4 2例正常早孕妇女尿中的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hCG)含量 ,回顾分析其临床意  相似文献   
8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颅脑外伤的发生率日趋增高,各种类型的颅脑外伤在其恢复期的过程中,有许多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失眠、心悸、多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给许多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障碍,这些症状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多年来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应用谷维素、脑益嗪、脑震宁加耳针疗法,治疗57例较为典型的脑外伤后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57例,男21例,女3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7岁,平均33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83.
Ti鱼资源丰富,是生产鱼油及系列产品的重要海产资源。但在扑捞及储存过程中极易腐烂,释放有害气体及消耗氧气,如不注意防护,极易造成缺氧、中毒。轻者迅速脱离工作环境、通风等可自行缓解,重者烦躁昏迷,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死亡及遗留后遗症。我院自1997年5~9月共收治86例,均抢救成功。在回顾其中毒经过后,及时与渔政部门取得联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使中毒患者明显减少,即使有中毒事件发生,症状也明显减轻。1 临床材料1.1 病人均来自捕捞及装卸Ti鱼作业的男性渔民,年龄在18~42岁,平均27岁。自发病至到院时间短者1小时,长者24小  相似文献   
84.
85.
患者男性73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拟植入VVI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室被动固定电极导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   
86.
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 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胰腺癌侵及胰周主要动、静脉的不同CT表现特征。方法 MSCT诊断胰腺癌68例患者中,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例剖腹探查发现不可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CA)、肝动脉(H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门静脉主干(PV)]。结果 165支受检血管中,手术探查发现103支血管未受侵犯,其余62支血管受侵,MSCT术前检查,8.1%(5/62)受侵血管误判为未受侵犯(假阴性)。其余受侵的胰周主要动、静脉(57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征:胰周主要动脉受侵时,均被肿瘤包绕大于管周的1/2或完全包埋于肿瘤中。胰周主要静脉受侵时,部分静脉血管被肿瘤包绕小于管周的1/2:SMV为4支(4/17),PV为2支(2/13),但同时均出现管壁受浸润或管腔狭窄或管腔形态改变;胰周静脉受侵犯时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机会较胰周动脉大:SMV为11支(11/17),PV为12支(12/13),而CA为3支(3/8),HA为4支(4/7),SMA为4支(4/12);胰周静脉受侵犯时管壁呈浸润性改变的比例较胰周动脉高:SMV为11支(11/17),PV为7支(7/13),而CA为3支(3/8),HA为2支(2/7),SMA为6支(6/12)。结论 胰周动、静脉受侵及时,其CT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7.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LVNC)的少见MR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7年12月经心脏超声及MRI共同诊断的20例成人ILVNC的MR影像资料(诊断标准为舒张末期致密化不全节段心肌厚度与致密心肌厚度比值大于2.3),所有患者均行心肌短轴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及TSE-T2WI脂肪抑制序列及全心短轴电影序列,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胸部CT平扫检查。1例最终行心脏移植。20例ILVNC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9±3)岁。结果:同时合并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者5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尖段受累最多,共17个节段(85.0%,17/20),3例心尖未受累,第2、3、8、9节段所有患者均未受累;3例特殊表现病例(2例致密化不全节段单独累及心尖且伴心尖室壁瘤样膨出,表现为数个粗大肌小梁突入腔内,1例单独累及心底下壁第4节段,同样表现为数个粗大肌小梁突入腔内);1例ILVNC于胸部CT见散在心内膜下钙化影;2例ILVNC出现心尖部血栓,1例血栓位于心尖部心内膜下,1例血栓位于致密化不全心肌的粗大小梁间隙内,增强后电影序列得以显示清晰; 14例增强扫描中,6例共84个节段出现延迟强化(致密化不全节段29个,正常节段55个),强化以心内膜下分布为主,部分呈透壁样,部分位于右室插入点。心脏移植病理符合心肌致密化不全改变。结论:除典型的心肌两层结构之外,ILVNC可以出现其他不典型MR表现及伴随征象,心脏MR能够很好地显示并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88.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中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测组内,根据120条颈动脉、颈静脉的3段感兴趣区(ROI)强化情况综合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盲法评价,对比4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成像的影响。结果30例颈总动脉智能触发组中,11例触发失败,19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升部智能触发组中,触发失败7例,23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降部智能触发和30例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组全部触发成功。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主干各组触发成功时分叉水平颈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18.1、275.8、301.2、293.9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88.7、147.4、257.5、91.7HU;触发失败时,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强化值分别为279.6、247.4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285.4、74.1HU。结论4组比较,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不仅成功率高,且静脉回流程度最轻,是颈动脉MSCTA的理想触发点。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两种增强方案对心房颤动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患者共61例,分为两组,A组35例,使用智能触发技术,总对比剂量60 ml、注射流率4 ml/s、监测位置为左房中部、阈值100 HU;B组26例,使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总对比剂量90 ml、注射流率3 ml/s、延迟时间25 s或28 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扫描结束后,所有原始数据重组为1 mm层厚、0.5 mm层距图像后,传至工作站,采用容积成像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明确有无肺静脉变异后,在1 mm层厚图像,选择两侧肺门部肺动脉、左上及右下肺静脉孔处肺静脉、左房中部任意三点,测量兴趣区CT值,计算平均值,并得出肺静脉动脉强化差值.对比两组肺动脉、肺静脉、左房强化效果及肺静脉动脉强化差值.所有统计工作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A组肺动脉强化平均值低于B组,肺静脉、左房强化平均值高于B组.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与固定延迟时间扫描相比,采用智能触发技术可选择性显示肺静脉及左房,更有利容积成像重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各组以不同参数进行扫描,A组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头颈部噪声指数(NI)=5;B组采用vHP技术,头部NI=5,颈部NI=10;C组采用vHP技术,头部NI=5,颈部NI=15;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比较组间辐射剂量及主、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差异。结果 B、C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A组(P均<0.01),且C组低于B组(P均<0.01)。3组CTA图像中主动脉弓及颈总动脉分叉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A组SD值最低、而SNR及CNR最高,C组SD值最高、而SNR及CNR最低,B组各值均位于A、C组中间。3组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SD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头颈CTA各重建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结论 vHP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显著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