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慢性肠系膜缺血在临床上罕见,且危害严重,慢性肠管供血不足,潜在地预示着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致命事件的发生。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诊断延误,临床诊断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重度营养不良或肠坏死,危及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但国内报道较少。我院2009年介入治疗1例,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CD44V6和PCNA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9.2%.CD44V6和PCNA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45,P<0.005).结论CD44V6和PCNA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D44V6和PCNA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等客观指标来确立中风先兆的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院自1983年开展中风防治工作以来,对60例中风先兆病进行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变化测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观察方法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1991年9月至1992年3月中风防治门诊病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4.05岁。其中脑动脉硬化症33例,高血压动脉硬化症18例,冠心病9例。观察方法:血液流变性测定:采用BRC-51型血液流变仪,用微量血液检测方法和传感器测定血液指标,经微机处理自动打印检测…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住院离休干部死因及变化趋势,为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年间住院死亡离休干部资料,采用ICD-11疾病分类标准,对死亡年龄、死因谱变化等统计分析。结果 80~89岁死亡人数最多,占56.7%;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87.7%;多病共存严重;冬季是死亡高峰季节。对策针对离休干部死因特点及变化趋势,提出开展健康宣教、加强疾病防控、开展长期照护、重视心理健康和全面综合施治等医疗保健对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癌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15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组(A组)、西药止痛剂治疗组(B组)、西药止痛剂+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组(C组)各50例。3个疗程后(30d)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临床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1;C组与A组比较,P〈0.05。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A组、C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癌痛具有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的特点;中药贴剂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癌痛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患者对西药的依赖性及成瘾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与丙泊酚组(P组),各50例。R组采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1~1.5μg(/kg·h)及丙泊酚2~4mg(/kg·h),P组微量泵输注丙泊酚2~4mg(/kg·h)。结果:R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10.46±0.01)min,镇痛效果好(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苏醒时间短(4.37±0.68)min。但R组较P组呼吸抑制明显,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对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6例介入治疗术中少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间3387例介入治疗术中和术后6例(0.186%)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肾损伤、1例心脏压塞及1例空气脑栓塞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1例颅内出血发生于椎动脉狭窄植入支架过程中;1例肾血管破裂发生于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以上病例经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对术中病情的严密观察能及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表现,术者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危害程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8.
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化平  刘艳茹 《华夏医学》2002,15(2):133-134
目的:探讨CD44v6和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SA(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CD44v6和C-erbB-2检测。结果: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0%和58.0%,CD44v6和C-erbB-2检测,结果: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0%和58.0%,CD44v6和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级,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C-erbB-2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意义的综合性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9.
笔者将氯诺昔康(lornoxicam)或芬太尼分别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目的在观察比较两者的镇痛效应及副作用,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贴敷对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影响。方法:收治骨转移癌疼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在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同时使用中药贴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疗程30天,对两组的疼痛程度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8.68±1.10,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6.35±1.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650±180mg,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420±270mg,观察组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使药物通过皮肤直达患处,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