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妊娠期及产后1年内确诊的结肠癌,称为妊娠合并结肠癌.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情况很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1000,妊娠合并结肠癌更为少见[1].由于妊娠状态下胃肠道、内分泌、免疫学及血容量等均发生相应的改变,此时结肠癌症状往往会被其特殊生理变化所掩盖.大多数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易与妊娠期特有的胃肠道症状相混淆,使得早期诊...  相似文献   
32.
分析我院1980~1985年间27例存活5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自身状况、疾病内在特征及医疗策略等,探讨其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对40例小儿白血病和23例非白血病病人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简称LDH)总活力对照,并对1 4例白血病进行治疗前后LDH 活力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白血病LDH 活力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急淋LDH 活力在升高阳性率和程度上均高于急非淋;LDH 活力重度升高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活力下降与病情缓解有关。因此,LDH 活力检测可作为诊断白血病类型和判断疗效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4.
2001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应用CVFT-010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同期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讨论制  相似文献   
35.
应用PCR方法检测孕妇血中HCMV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新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检测技术。我们应用PCR扩增技术,对妇产科临床怀疑为HCMV病毒感染的22~38岁的孕妇160例进行检测,其中阳性68例,阴性92例,阳性率42.5%。  相似文献   
36.
在肿瘤时,机体氨基酸代谢有所改变,机体和肿瘤组织内部的代谢模式存在某种差别,在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概述其给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改善方面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8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有效率[OR=0.37,95%CI(0.24,0.57)]、用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改善[OR=-0.98,95%CI(-1.61,-0.35)]、不良反应[OR=0.08,95%CI(0.03,0.18)]、复发率[OR=0.17,95%CI(0.05,0.59)]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文献表明中药组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方面中药组低于西药组。但鉴于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2009年发生在安徽省境内的2起霍乱疫情进行溯源及2起疫情菌株的遗传相关性分析,为防控霍乱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血清学及常规细菌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霍乱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霍乱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所分离3株菌均是霍乱弧菌O139且具有肠毒素(CT)和毒素共调菌毛(TCP)毒力基因;PFGE分成2个型。SZ分离株的pattern在福建、广东、湖南、江浙和重庆出现过。该pattern的菌株在霍乱数据库占已有O139菌株的12.7%;。H1、H2的pattern与辽宁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attern。该pattern的菌株在霍乱数据库中目前仅有1株。结论 3株试验菌株均是产毒株,具有致病性;首例病人分离株与该病人所食甲鱼分离株PFGE带型一致,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甲鱼可能是首起疫情的传染源之一,与第二起疫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6月18日发现安徽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病例,自8月26日开始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现将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