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正常人胎儿终丝形态及其超微结构,为研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终丝结构提供参照标准.方法 切除并测量11具人新鲜流产胎儿终丝,取其纵、横切面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终丝由1~5μm直径的弹簧样纵向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呈层分布,每层之间及层内纤维束有空隙.层间隙、束间隙及束内每根纤维间由横向细网状纤维连结,胶原纤维束交叉连结各束间及层间纤维.高倍电镜可见横向纤维及纵向纤维最小单位直径约0.13μm.弹性纤维分散在胶原纤维束内或集中排列在胶原纤维束间.间隙可见少量毛细血管.结论 终丝中远段由有序排列的弹簧样纤维结构和少量毛细血管组成的精细三维结构组成,终丝的结构及成分改变可能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脊髓栓系综合征为严重的先大性疾病,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的终丝、囊肿、脂肪瘤等,解除对脊髓圆锥的损伤.终丝为什么会病变增粗?是切断内终丝还是外终丝?低位置的或正常位置的圆锥受损伤的机制是什么?因此,对脊髓圆锥及终丝的成分和结构的研究将可能给予明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与结肠癌相似,认为与由饮食、环境及生活习惯与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骨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筛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骨折组,主要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史,药物,外伤(骨折患者)机制,每日牛奶摄入量,每日使用维生素补充剂的量,及测定25(OH)D水平。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既往骨折史、牛奶摄入量、使用维生素患者数、血清25(OH)D水平及其值20 ng/ml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与血清25(OH)D水平无关(OR 0.91,95%CI 0.41~1.62,P0.05),而与年龄(OR 2.17,95%CI 1.23~4.37,P0.05)和季节(OR 3.11,95%CI 1.56~7.87,P0.05)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骨折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B超早期诊断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录找简单安全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方法 选术前行B超检查的20例新生儿TCS,将其术前B超检查所见与手术前MRI(5『20)检查所见及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手术前B超检查与手术中所见相似,而且B超检查简单、安全,能详细了解脊髓搏动情况及其他病理情况。结论 B超能早期诊断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而且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6.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纯化、诱导分化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胚胎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s)的体外纯化扩增、保存标记、诱导分化及其鉴定方法。将14 .5 d胎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 NSCs在无血清 DMEM/ F12 (含 2 0 ng/ ml b FGF,2 0 ng/ m l EGF及 B2 7辅助培养液 )培养 ,利用有限稀释法将悬浮生长的单个细胞所形成的克隆球挑选出来、通过亚克隆连续传代大量扩增而纯化 ,免疫组化鉴定 nestin抗原阳性 ;选取部分 NSCs冻存、复苏后 nestin抗原阳性 ;用 Brd U孵育 NSCs,被 Brd U标记的 NSCs及其血清诱导分化后仍均呈 Brd U阳性。用血清或饲养层诱导 NSCs分化为大量表达 Tubulin- (神经元特异性抗原微管蛋白 3)阳性的神经元和 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由该实验可知有限稀释单细胞克隆连续传代是分离纯化、大量扩增胚胎期大脑 NSCs的简单有效方法。饲养层细胞也能诱导 N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Brd U可标记、示踪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NSCs的实验治疗。掌握 NSCs的体外纯化培养、保存标记、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 NSCs的生物学特性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胎儿终丝近端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胎儿终丝近端结构,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取胎儿终丝近端10例.运用光镜、透射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研充。结果均匀一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群在终丝灰质中分布,超微结构显示灰质中有不同形状的轴树突触、轴体突触以及无髓鞘轴突。裂隙样的中央管有室管膜细胞排列。白质主要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结论圆锥并不是脊髓的真正的终点,而终丝近端同样拥有脊髓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观察单纯行半椎体切除不使用脊柱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12年8月在本院获得随访的经后路单纯半椎体切除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20例,3岁以下组14例,平均年龄10.9个月;3岁以上组6例,平均年龄6岁.半椎体位于胸段9例,胸腰段8例,腰段4例,骶段3例.术中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单纯半椎体切除.术后随访3~7年,平均5.5年.[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3 min,手术出血平均116 ml,4例患儿未输血.3岁以下组Cobb角矫正率平均38.05%;3岁以上组Cobb角矫正率平均23.57%.术前Cobb角<40°者,术后矫正率平均41.78%;术前Cobb角≥40°者,术后矫正率平均25.25%.[结论]①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后路半椎体切除而不使用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矫形效果满意的优点;②对于Cobb角<40°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该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优于Cobb角≥40°时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组(24例)行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2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8.55±3.09)个月)较钢板组((5.67±4.60)个月)及髓内钉组((5.09±2.49)个月)长(P〈0.05),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1.08±5.12、29.91±3.74、28.95±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3.00±14.40)高于外固定架组(73.35±16.40)(P〈0.05);外支架组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5例,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有假关节形成3例、骨折不愈合并感染2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22.7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可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性、开放性及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