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83篇
  4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建立山羊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建立了10个不同产地山羊角药材的共有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似度分析的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山羊角药材的鉴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离体角膜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角膜扩散实验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3种环糊精对姜黄素角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β-CD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时,姜黄素的角膜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1.06、1.03、1.00、0.95倍,同质量分数的HP-β-CD分别增加了1.16、1.19、1.17、1.12倍,质量分数为0.04%、0.06%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质量分数的SBE-β-CD分别增加了1.06、1.23、1.08、0.90倍,质量分数为0.04%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以质量分数为0.06%的SBE-β-CD作为促渗剂,姜黄素释放曲线符合零级释放方程(r=0.997 8);角膜水化平均为81.7%。结论 HP-β-CD质量分数为0.04%、0.06%,分别增加表观渗透系数1.19、1.17倍(P0.05);SBE-β-CD为0.04%时,增加1.23倍(P0.05)。SBE-β-CD作为眼用促渗剂使药物的释放过程更加安全有效;3种环糊精促渗剂对角膜无刺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41眼)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对术前及术后1周、4周、3个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获得性上斜肌麻痹以双侧为主,病因主要为闭合性颅脑外伤,常有昏迷病史,有旋转复视主诉,代偿头位以下颌内收多见,斜视检查表现为双下方为主的外旋。本组病例中35眼行Harada—Ito术,5眼行上斜肌折叠术,1眼行下斜肌减弱术。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1例仍有轻微头向肩倾斜的代偿头位。41眼术前同视机检查上方注视野外旋(9.1±2.1)°,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1.0±2.4)°,下方注视野外旋(15.0±3.3)°,与术后1周[分别为内旋(7.5±2.3)°,内旋(4.7±2.4)°,内旋(2.2±2.4)°],术后4周[分别为内旋(5.3±1.9)°,内旋(3.5±2.3)°,内旋(1.9±2.3)°],术后3个月[分别为内旋(1.8±2.2)°,外旋(1.4±2.1)°,外旋(4.2±2.3)°]相比,旋转斜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旋转斜视度有一定程度的回退趋势。结论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旋转性复视,需依据临床检查结果选择Harada—Ito术、上斜肌折叠术或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以适度过矫为宜。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持续频闪光刺激对发育敏感期豚鼠视网膜组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出生日龄14 d的豚鼠随机分为频闪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只.频闪组使用频闪调光器以0.5 Hz频率等时交替频闪,照度波动0~500 Lux;对照组给予500 Lux照明.2组均使用500 nm波长发光二极管,控制光照时间为昼夜12h轮替.实验第12周所有豚鼠行跟底彩色照相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检查结束后摘除眼球,测量眼球水平径、垂直径及前后径3条径线,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眼球后极部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频闪组豚鼠眼底漆裂纹样改变更为明显,ERG a波潜伏期延长;眼球水平径、垂直径及前后径分别较对照组增加(0.89±0.30)、(0.69±0.20)、(0.96±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1.9、15.8,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频闪组豚鼠巩膜纤维出现扩张;透射电子镜显微镜观察发现,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外段排列稀疏紊乱并可见大量脱落外节盘膜.[结论]持续频闪光刺激会诱导豚鼠眼球产生过度发育,并会影响视网膜结构与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75.
姚林川  颜玉桦  刘睿 《吉林医学》2014,(35):7835-7835
目的: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两种复合用药对麻醉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啶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对照组静脉一次性给予咪唑地西泮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比较插管的成功率和插管尝试的次数、插管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插管尝试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呛咳及术后咽喉不适的比例明显更高。结论:合理剂量使用右美托咪定比单独使用咪唑地西泮复合瑞芬太尼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清醒盲探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机选择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创伤严重度(ISS)评分、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受伤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术后生存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术后24 h 内)和延迟组(手术24 h 后)各39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基础性疾病、GCS 评分低、ISS 评分高、受伤时间长、合并有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ISS 评分高、GCS 评分低、受伤时间长、休克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其中早期组和延迟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 =0.713);两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334,P=0.093)。结论 ISS 评分高、GCS 评分低、受伤时间长、休克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何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而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在24 h 内进行。  相似文献   
77.
生理学实验是中医院校重要的基础实验课之一,实行开放性实验可以启发或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通过抽取本科生进行生理学开放性实验,并对实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实验效果,探讨教学体会,为今后全面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在病理分类上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80%),一般认为手术扩大切除辅以术前化疗及(或)术后放化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口底癌属于口腔癌中手术难度及术后护理最困难的一类。原发灶局限于一侧或接近中线者可以按照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进行,但原发灶超过中线、累及舌肌  相似文献   
79.
调节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研究发现,细胞质内Ca ̄(2+)浓度增加、cAMP累积、蛋白激酶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激活和神经酰胺产生等一系列信号,在多种模型中调节细胞凋亡。这些信号在不同细胞中的调节作用不同,启动或阻碍细胞凋亡。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并对一系列信号传递系统在多细胞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80.
侧裂区脑瘤显微切除术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裂区脑瘤因直接影响大脑运动、语言、感觉中枢及侧裂血管,该区血管与正常脑组织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尽一切可能减少血管、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是手术者应追求的目标。我们对比了1996年至1998年和1999年至2001年该区胶质瘤、脑膜瘤肉眼切除与显微手术切除的结果,以此说明应用显微手术的重要性和该区肿瘤手术的特点与疗效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用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和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五个年份所有侧裂区胶质瘤、脑膜瘤资料共116例。1996年至1998年59例,其中胶质瘤41例,脑膜瘤18例,男36例,女23例,左侧30例,右侧2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