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8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分析现有的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网络,利用先进的AquariusNET三维影像服务器获取容积图像的方法.方法 将CT所得到的容积数据存储在小型的PACS系统中,然后通过AquariusNET服务器网络将数据传送到不同地址的各种各样工作站.结果 AquariusNET服务器系统可实时提供可视化的3D影像工具,容许所有的在网PC客户端均成为强有力的3D影像工作站,实现病人的每一幅CT影像均可以进行浏览、存档.结论 AquariusNET服务器系统应用于医院PACS网络,可实现网络3D可视化存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紫檀芪抗肾细胞癌潜在靶点进行预测,探讨其多靶点、多通路机制抗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Chembl数据库预测紫檀芪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肾细胞癌相关靶点蛋白,对两者靶点进行交集,并用JVENN绘制Venn图,利用STRING及Cytoscape构建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关键蛋白,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关键蛋白在肾癌细胞及配对正常肾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分子对接对紫檀芪与关键蛋白相关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紫檀芪的潜在靶点有614个,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靶点有280个,两者共同作用的靶点有33个,关键的靶点包括MAPK1、EGFR、AKT1、PIK3CB、KDR,其中KDR和EGFR在肾细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配对的肾组织.分子对接发现紫檀芪与KDR和EGFR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紫檀芪抗肾细胞癌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KDR和EGFR可能为紫檀芪抗肾细胞癌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对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非重症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维和任务区56例非重症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明确诊断后即予“蒿甲醚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2~3 d后改为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定期观察患者症状、体温、疟原虫密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按WHO抗疟药物临床疗效分类综合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56例非重症疟疾患者中,单纯恶性疟41例,混合疟15例。全部患者均获得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平均退热时间单纯恶性疟患者为(28.5±7.6) h,混合疟患者为(26.4±6.5) h;平均疟原虫清除时间单纯恶性疟患者为(31.5±8.3) h,混合疟患者为(30.4±6.7) h;平均疟原虫清除半衰期单纯恶性疟为(2.54±0.55) h,混合疟患者为(2.42±0.43) 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疟原虫清除时间及清除半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可有效治疗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非重症疟疾,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shotgun混合蛋白鉴定技术,系统研究黄明胶中胶原类物质组成,探讨其胶原蛋白的修饰。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酶切黄明胶样品,纳升液相串联质谱(nano-LC Q 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黄明胶酶解液进行分析获得MS/MS图谱,利用PEAKS软件对获得的MS/MS图谱搜索牛科蛋白质库,以鉴定其中蛋白质组成。结果 从2个批次的黄明胶酶解液样品中鉴定了1 378个肽段,共鉴定了30蛋白质,胶原I蛋白α1链、α2链,胶原Ⅲ蛋白α1链为黄明胶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发现黄明胶中蛋白主要有4种修饰形式:羟基化(Hydroxylation)、脱酰胺化(Deamidation)、N-端酰胺化(Acetylation)及氧化(Oxidation)修饰。结论 黄明胶的主要物质基础源于胶原Ⅰ蛋白和胶原Ⅲ蛋白,胶原蛋白经熬制后,变性、溶出、修饰获得的产物共同构成了黄明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DNA。利用通用引物COⅠ序列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找出广地龙的变异位点,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对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和Taq酶用量进行适应性考察。结果?COⅠ序列不存在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药均可扩增出750?bp大小的片段,无法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PA-f/PA-r。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中,只有广地龙可以获得574?bp的基因片段,其他混伪品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设计的广地龙特异性引物可以准确、成功鉴别广地龙,与其他混伪品区分,为广地龙的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 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学的同种属或近缘药材替代策略、基于药效成分组合的合成替代策略、基于生物学技术的合成替代策略等珍稀动物药替代方法, 以期为珍稀动物药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引, 实现动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贻贝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 也是一味海洋中药, 具补肝益肾, 滋阴息风, 养血调经, 益精填髓, 软坚散结, 止血止泻之功效。以贻贝富含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效应机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研究为切入点, 梳理了近年来发现的贻贝活性肽类成分, 基于现代药理研究与传统功效关联来发现贻贝活性肽类物质。从贻贝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价, 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开发贻贝资源、突破贻贝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等方面对贻贝资源开发应用提出展望, 为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促进贻贝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法分析蜈蚣中3种酶解多肽成分TD1(LEEDLERSEERL)、TD2(EEKDKALQNAEGEVAAL)、TD3(MILPTGASSF), 比较不同品种蜈蚣中肽类成分的差异, 寻找蜈蚣特异性多肽, 用于蜈蚣的鉴别。  方法  3种肽类成分的UFLC-MS/MS法, 色谱柱为XSelect HSS T3(4.6 mm×150 mm, 3.5 μm); 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 电喷雾离子化(ESI), 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进行信号采集。样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对蛋白提取方法进行优化, 最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蛋白裂解液超声处理60 min。得到的蜈蚣蛋白提取溶液经胃蛋白酶酶解并脱盐后, 注入液质联用仪分析。测定了20批蜈蚣及8批其他动物药中3种肽类成分,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中未检出TD2和TD3, TD1与TD2在少棘巨蜈蚣与哈氏蜈蚣、墨江蜈蚣中存在较大差异, TD3在少棘巨蜈蚣与黑头蜈蚣、多棘蜈蚣中有较大差异。  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区分少棘巨蜈蚣与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和全蝎, 同时通过比较3种肽段的差异, 区分药典品种少棘巨蜈蚣和4种常见非药典品种蜈蚣, 为蜈蚣的质量评价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