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龙血竭胶囊治疗糖尿病足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云  徐丽  赵鹏台 《陕西中医》2008,29(12):1606-1607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龙血竭胶囊(成份为龙血竭)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56%,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26例健康对照者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计算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突变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不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抗活化蛋白C(APCR)。方法:采用活化的蛋白C(AP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法,检测127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及54例正常对照者APC敏感比值(APCR-SR)和校正的APC敏感比值(n-APC-SR),并计算APCR阳性率。结果:UA组、AMI组、OMI组APCR阳性率分别为18.18%、17.64%、16.67%,均高于NC组的1.85%(P均〈0.05),而SA组(6.67%)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APC-SR和n-APC-SR均低于冠心病组(P均〈0.05)。结论:APCR与冠心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关,可能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在褥疮的治疗和护理上探索了许多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实际上预防褥疮的发生更为重要,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亦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早期估价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疗效及预测临床预后的快捷指标。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之和(∑ST)回降程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功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住院期间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探索其相互关系。结果∑ST回降≥50%的患者较∑ST回降<50%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CPK峰值低,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好。结论∑ST回降程度是一个适用于无束支传导阻滞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早期预测溶栓疗效及预后的良好指标,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9例PSVT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律的体会。心房起搏在19例中均获成功,其中13例立即转为窦律,2例转为房颤伴减慢的心室率,4例无效。我们认为转复成功与否,与电极的位置,起搏电压及频率,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折返途径等因素有关。此项技术对治疗PSVT是有效的,且其方法简单,安全,无创伤,副作用少,可重复性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凝物质,80%的抗凝作用是由AT完成的,AT缺乏或低下可引起凝血酶灭活减少,凝血功能亢进.AT中和活性凝血因子的作用随凝血活动进行而增强,故AT的消耗水平是反映凝血酶生成的重要指标[1-2].为了解AT与冠心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关系,作者检测了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的AT活性,以探讨AT活性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AIDET沟通模式的基本内容、在国内外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该模式更全面地应用于护理工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院内科1979年5月至1984年2月曾对11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电复律治疗。所有病人均先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后换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共复律48例次,成功率58.3%。我们体会到电复律的成败与病因、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和电能量大小有关。本文还对电复律的时机选择、麻醉、血压调节和复律后的药物维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及其意义赵洛沙魏经汉李明超刘瑞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病因。溶栓治疗的关键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尽早恢复心肌灌注。本研究对照分析AMI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