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双流县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人群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早发现,阻止HIV进一步传播。方法我院"HIV初筛实验室"对2008年至2010年共计43564份婚检人群血样(其中男21812份,女21752份),用胶体金快速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检测HIV抗体(1+2型),初筛阳性者再送成都市疾控中心确认。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0.051%(其中男性12例,阳性率0.055%;女性10例,阳性率0.046%)。结论在婚前医学检查中检测HIV抗体,可及时发现隐形感染者,是防止HIV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重要措施,并能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2.
建立糖脉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糖脉宁胶囊中的桂枝、牡丹皮、人参进行定性鉴别,对附子中的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斑点清晰,待检成分并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并且乌头碱的含量符合要求;马钱苷在0.02~0.4 0 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回收率99.85%,RSD为1.8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阿法骨化醇、替勃龙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法骨化醇联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左归丸治疗。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股骨颈骨密度、腰椎正位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 5%(P 0. 05); 2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及E2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 05),BALP、BGP、TRAC、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左归丸联合阿法骨化醇、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有效调节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和D-二聚体在包裹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效果以及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8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1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甲组29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治疗,乙组3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对8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实施CRP、ADA和D-二聚体检测,研究对比CRP、ADA和D-二聚体在包裹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3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FVC、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肺炎旁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的CRP、ADA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CRP、ADA和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肺炎旁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依据.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均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两者无显著区别,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19月1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RP组、LP组。两组均行全身麻醉,RP组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LP组由手术医生在术毕行切口局部麻醉。记录RP组RISS阻滞20 min后在锁中线处的感觉阻滞范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术后舒芬太尼消耗总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较入PACU时及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咳嗽能力评分;比较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RP组瑞芬太尼用量较LP组低(P <0.05)。RP组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时或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或等于LP组(P <0.05)。RP组或LP组咳嗽时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较静息时高。两组患者咳嗽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P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较LP组少,补救性镇痛较LP组低(P <0.05),满意度较LP组高(P <0.05)。RP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LP组短(P <0.05)。RP组术后1例(3.3%)发生头晕,LP组为2例(6.7%)。RP组2例(6.7%)发生恶心呕吐,LP组为8例(26.7%),两组各发生低血压1例(3.3%),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RP组没有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6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日趋年轻化。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就有了发麻、发胀、四肢无力,疼痛的症状。解除突出对神经的压迫是治疗的根本。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取决于此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1]。本院采用具有特色的理疗、热敷、中药熏蒸、针刀松解、康复按摩、药物注射、口服特色中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例采取TLIF+单边椎弓根钉固定,28例传统TLIF+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结果 单边固定手术时间(98.1±27.8)min/术中出血量(110.6±36.2)mL/住院时间(5.8±1.92)d,与传统双侧固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过单侧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8.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因其具有靶点清晰、特异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有效手段。但传统ADC中的单克隆抗体组织渗透能力差,存在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等风险,且改造成本高。由驼科动物血液中提取的纳米抗体(nanobody, Nb)是目前已知具有完整抗原结合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段,具有组织渗透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等优势,可以代替传统单克隆抗体参与构建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anobody-drug conjugate, NDC)。本文从纳米抗体结构优势、NDC的构建、纳米抗体偶联物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NDC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技术.资料与方法 22例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多层螺旋CT对选定的鼻咽层面进行定层连续扫描30次,将4×30帧图像输入function CT软件内,根据动脉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和各组织强化值计算各层面内每一像素的灌注指标,并计算各指标与同层面正常肌肉的比值,以此来评价鼻咽癌和邻近组织的灌注状态.结果鼻咽癌组织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分别为(51.7±10.9) Ml·100g-1·min-1、(35.4±5.2) HU、(14.5±1.7) s、(853.6±245.3) ml/100g,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肉灌注比值分别为7.0±1.8、4.1±1.4、0.6±0.1、6.9±3.9.结论正确的检查技术是灌注成像的重要保证,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鼻咽癌微循环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70.
刘玉林  吴护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1982-1985

干眼症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目前对成年人干眼症的临床研究已相对完善,然而对于儿童干眼症的研究报道却十分匮乏,导致儿童干眼症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容易被忽视。了解儿童干眼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重视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干眼症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将目前儿童干眼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