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体育运动的人,血清中具有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对冠心病人来讲,体育锻炼是非常有益的。但这一机理尚不清楚。现在主要认为是体内的代谢随着持久性的锻炼而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能量的代谢是由复杂的激素系统所调节,其中包括雄性激素。这些激素是调节血浆 HDL—C 含量有效调节器。虽然对于它们调节血浆 HDL 的特殊作用了解还不完全,有时甚至是模糊的,但是人体内源性血浆中睾丸酮的含量与血浆 HDL 的含量肯定是有着密切关系。用外源性睾丸酮类固醇衍生物进行治疗,结果使血浆 HDL—C 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2012年1-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多药耐药菌株携带NDM-1基因,并与全国耐药性水平比较,评价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9月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液、脓液及血液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1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2Compact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多药耐药菌是否携带NDM-1基因。结果 251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患者痰液和咽拭子,分别占53.78和19.52%;其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100.00%,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0.00%~60.00%,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0.00%~40.00%;2012年医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各季度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一直保持100.00%高耐药率,其他抗菌药物在二季度略有降低,而到三季度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1,P<0.05);鲍氏不动杆菌多耐药菌均不携带NDM-1基因。结论淄博市中心医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的ASAP模式在原发性肝癌(HCC)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716例,分为肝细胞癌组(HCC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检测受检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并计算ASA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各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评价不同检测模式对HCC的筛查和诊断效能。结果 HCC组AFP、PIVKA-Ⅱ及ASAP水平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以生物参考区间作为HCC阳性截断值,评价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ASAP阳性模式的敏感度最高,达到88.3%,而其特异度最低,为60.8%。纳入HCC组和其他非肝癌组作为测试队列,ASAP和PIVKA-Ⅱ的敏感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基本一致,均优于AFP,但ASAP模式的特异度和约登指数优于PIVKA-Ⅱ。而HCC组和健康对照组作为测试队列,其ASAP模式的AUC最大,优于AFP和PIVKA-Ⅱ;ASAP模式和PI...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动物源沙门氏菌MLST和血清分型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动物源沙门氏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血清分型的差别,获得动物源沙门氏菌在山东省的分布规律。方法从山东部分地区分离78株鸡源沙门氏菌、56株鸭源沙门氏菌和20株猪源的沙门氏菌,PCR扩增七段沙门氏菌内部保守的片段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同时用玻片凝集法分析其血清型。结果血清分析结果表明,鸡源沙门氏菌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88.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5.1%、汤卜逊沙门氏菌占2.6%、鼠伤寒沙门氏菌占1.3%、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占1.3%、阿格玛沙门氏菌占1.3%;鸭源沙门氏菌检出2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67.9%、鼠伤寒沙门氏菌占32.1%;猪源沙门氏菌检出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65%、德贝儿沙门氏菌占20%、肠炎沙门氏菌占15%。通过MLST分型,鸡源检出7种ST型:ST11、ST19、ST26、ST128、ST14、ST17和New1;鸭源检出3种ST型:ST11、ST19和New2;猪源检出3种:ST34、ST40和ST3007。结论整体来看,分离菌的血清型和ST型数量比较接近,二者分型能力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验证96点阵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国际通用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对比。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96点阵琼脂稀释法分别对质控菌株E. coli ATCC25922、临床分离E. coli进行4种不同药物(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药敏试验,并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结果 这两种检测方法所测定的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完全相同者占30%~50%,相差1个梯度占80%,3个梯度以内的吻合率高达96%以上,96点阵琼脂稀释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 96点阵琼脂稀释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定的MIC没有显著差异,可共用一个质控标准。96点阵琼脂稀释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高通量药敏检测的进行,推动建立完善的抗药性监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30例患者均予化痰清肺汤口服,选用中药静脉制剂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氧疗。【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均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4.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AI和apoB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poAI、apoB含量 ,分析其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血清白蛋白、胆红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apoAI、apo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 (P <0 0 1) ,且随病情发展逐步降低 ,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 0 831,r=- 0 792 ,P <0 0 0 1) ,且与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显著正相关 ,与胆红素浓度上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测定血清apoAI、apoB可反映肝硬化病变损伤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咳喘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哮喘豚鼠模型,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咳喘方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和凋亡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肺组织嗜酸细胞Fas和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咳喘方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数量则高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咳喘方组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较其他组增强,而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较泼尼松组和模型组低。【结论】中药咳喘方能减少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的浸润,促进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诱导嗜酸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及 1998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2 ] 。1 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者 ,中医辨证属痰凝血瘀证者。1 3 分组方法合格病例共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37例 ,年龄 18岁~ 6 5岁 ,平均年龄 5 7 17岁 ;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8岁~ 6 5岁 ,平均年龄5 7 90岁。两组病例病程均在 2周以上 ,病程长者超过 10年…  相似文献   
20.
刘玉庆  刘贵颖  吕英 《中医研究》2003,16(2):F004-F004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原因不明并以普通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有上升趋。高分辨CT(HKCT)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检测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 ,但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纤维化患者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患者何某 ,女性 ,5 1岁 ,干部 ,入院时间 2 0 0 0年4月 18日。患者主因喘息、憋气间作 2年加重 1周入院。入院前曾因呼吸道感染 3次住院治疗 ,曾查痰培养为酵母菌。入院时见喘息、憋气不能平卧 ,动则尤甚 ,咯吐黄痰 ,纳食少 ,二便正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