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1篇
  4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48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due to hepatitis B were treated for 2 years with the drugs for tonifyingthe kidney,supplementing qi,cooling and invigorating the blood and detoxification.The symptomswere markedly improved,and serum ALT and bilirubin were recovered and kept normal in most ofthe cases.The mean levels of serum hyaluronic acid,procollagen peptide Ⅲ and circulating immunecomplex were decreased and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treatment.B-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the portal vein kept in normal size in 82%of the patients,the enlarged portal vein diminished indiameter,and the enlarged spleen reduced.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通过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RF因子,研究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预测性和确诊率,在病程不同的RA患者中的敏感性率,以及浓度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抗CCP抗体与RF因子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一例RA患者的健康子女中检测出高浓度阳性;未分化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确诊率为82.35%,远高于RF的17.65%;在39例早期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2.05%,远高于RF的30.77%;在病程大于2年的147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9.12%,低于RF的93.2%;在病程大于2年且放射学显示出现骨质破坏的36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94.44%,高于RF的86.11%,且抗CCP抗体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未骨质破坏的患者。结论抗CCP抗体是一个能及早预示RA、早期鉴别RA并早期确诊RA的优秀指标,并对骨质破坏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师资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给导师队伍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指导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导师指导研究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它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效率和质量,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文章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指导带教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指导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5.
预防1型糖尿病的核酸疫苗主要分为热休克蛋白60、胰岛素β链、谷氨酸脱羧酶、CD分子及细胞因子核酸疫苗.Th细胞亚型转换、细胞因子作用、抗原特异性反应受抑、免疫旁路抑制以及β细胞凋亡受抑等可能是核酸疫苗发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影响核酸疫苗保护效应的因素以及接种核酸疫苗后的毒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6.
1型糖尿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Cs具有功能上的可塑性,不同类型DCs、不同成熟状态的DCs以及DCs所处微环境的不同,都将诱导其产生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调节DCs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扩展胰岛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 cell)、以及介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k2细胞的免疫偏离,可诱导免疫耐受,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7.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胰腺联合损伤18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术5例,胰体尾部切除术8例.另外我们还应用间置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一种特殊类型的胃十二指肠断裂合并胰腺颈体部断裂伤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三种术式进行比较,并探讨间置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断裂合并胰腺颈体部断裂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胡素瑾  刘煜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70-170,17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98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前S1抗原与乙肝标志物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用FQ-PCR法检测HBVDNA,对检测结果作分析.结果 980例乙肝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是40.9%,HBV DNA阳性率是40%,两者有很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在大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高达80%,在小三阳模式中也有39%的阳性率.结论 前S1抗原阳性是HBV在体内存在和复制的重要相关标志.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改良带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存电视透视下对8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先通过导丝经鼻-食管-瘘口-胸腔置入引流管.然后经口置入带膜可回收支架,拔除胸引管,经口进食,每天经胸引管冲洗胸腔,冲洗后接负压吸引器.结采:全部病例支架均置入成功,拔出胸腔引流管,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取出支架,正常进食.结论:改良带膜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确切,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0.
万博  刘煜 《药学进展》2010,34(6):256-263
分类介绍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近况以及该类药物存在的缺陷。血管生长促进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的活性及其表达水平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针对于血管生成,尤其是靶向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药物已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