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宋晓冬  田伟  魏冠英  刘炎  刘雯  左伋 《解剖学杂志》2006,29(3):275-278,281
目的:研究PC12细胞缺糖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建立细胞缺糖模型,电镜观测PC12细胞形态;SOD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测定bcl-2、bcl-xl基因表达。结果:缺糖细胞有凋亡现象发生;细胞缺糖24 h后,培养液内的SOD和细胞内的SOD活力明显降低;bcl-2、bcl-xl基因在6~16 h表达上调,此后表达下调。结论:缺糖损伤的PC12细胞既有形态的变化也有功能的变化,细胞膜受到自由基的攻击,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同时伴随着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方式,bcl-2、bcl-xl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序和范围特点。  相似文献   
32.
血流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的疾病,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血流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上急需快速诊断技术。该文就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972例≤5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特征。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收集支架置入12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比较有临床事件和无临床事件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析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为46(43~49)岁,男性患者占90.2%。大多数患者因稳定型心绞痛(48.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48.1%)而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约占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以及左主干加三支血管狭窄率为30.0%、24.8%、39.3%和5.9%。经过1年随访,最常见临床事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少数患者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4例)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临床事件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针灸医学进行研究使古老的传统医学焕发青春,已成为当前医学工作者和其他自然科学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毫针手法又是针刺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法运计作用于人体,有其特有的物理量的变化,本文主要是测定和分析在运针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以及针刺手法测定仪制作原理,分析运针时手对针的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35.
传统方法提取石蜡包埋组织DNA ,步骤繁琐耗时。本实验室以PCR方法检测结核菌为例 ,摸索出一种不经过脱蜡及酚—氯仿抽提 ,直接提取石蜡包埋组织DNA简捷而快速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仪器 :全电脑基因扩增仪NT116 9型 (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 ;低温高速离心机UNIVERAL - 16R(德国 ) ;多功能紫外透射仪 (温洲市孚华分析仪器厂 )。1.2 试剂1.2 .1 裂解液 10mmol LTrisHCL(pH8.0 ) ;2mmol LEDTA(pH8 0 ) ;0 5 %Tween - 2 0 (v v) ;0 5 %NP - 40 (v v)。1.2 .2  2 0mg …  相似文献   
36.
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内经》五刺中“浅肉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的刺法叫做:A.浮刺B.毛刺C.半刺.D.豹文刺E.分刺 2.《内经》一刺前,一刺后直对病所的刺法叫做:A.恢刺B.输刺C.偶刺D.俞寡刺E.前后刺 3.《内经》直入直出,多刺而浅,出血的刺法叫做:A.赞刺B.扬刺C.直  相似文献   
37.
[本刊讯](记者黄宣能,通讯员刘炎、徐向东):国内首创的“针灸腧穴微机(IBM)智能探索”,1986年8月9日在上海中医学院通过鉴定。该系统是由上海中医学院刺灸、物理教研组共同合作研制而成。它不但能任意检索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等409个穴位名称、归经和功效主治,且还能对247种功效、518个主治病症和232个临床常见病种进行逻辑检索。其内容较全面系统,对中医针灸学的现代化教学、临床辨证施治和科研工作,必将起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背根神经节组织中GAP-43基因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新生大鼠背极神经节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方法:采用RT-PCR法,从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mRNA中扩增GAP-43基因CDS区片段,克隆入T载体,并经序列测定。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778bp相符,T载体克隆测序与GAP-43基因100%同源。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获得了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中的GAP-43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网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6 m L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2组疗效,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液酸碱度(pH)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EV_1、FVC、FEV_1/FVC、FEV_1%、p(O_2)、血pH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均0. 05),p(CO_2)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 0. 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MCP-1、TNF-α、IL-6、ET-1、TXB_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 05),NO、6-Keto-PGF1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 05),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沉均明显下降(P均0. 05),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均0. 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AECOPD可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存在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网络的紊乱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8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实验组患者则加用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中医症状评分、总体治疗效果与疾病相关参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中医症状评分、中医症状总分、Vt、PAPs、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6-MVT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